外商垄断市场 我国胰岛素行业举步维艰
日期:2005-11-22
大中小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患病率正在逐渐上升。据统计,目前在中国至少有5000万人的健康正在受到糖尿病的威胁,这个数字仅次于印度,排名世界第二,并且仍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在未来几年内,糖尿病将成为我国排名第二的疾病负担。
因为医学界专家已经指出,不论是Ⅰ型还是Ⅱ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都不可避免需要注射胰岛素来保证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而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增多,胰岛素制剂市场发展很快。目前我国每年需要胰岛素量为上百公斤, 中国胰岛素销售额约20亿人民币(按零售价计算),且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中国在2007年会有75亿人民币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的胰岛素市场供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早在1993年两家外商企业陆续向中国市场推出了人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也相继进入了中国。而另一外商巨头也凭借其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打入了中国市场。从2003年的数据统计结果来看,两家外商企业在我国销售7亿8000万元人民币,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人胰岛素市场主要由跨国公司所控制,两家国外公司就占据了99.5%的市场份额。
在我国很多行业内,外商一定程度上的垄断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些行业内,本土企业没有掌握能够和外商竞争的核心技术,或者是本土产品在质量上还不能和外资产品相比,因此外商自然会凭借其技术上的优势,控制绝大部分市场。外资企业凭借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品牌优势,垄断我国市场,不仅从中国获得高额利润,而且与我国国有经济进行激烈的竞争,使一部分民族工业失去技术主导权、生产主导权和市场主导权,使国有经济和民族工业处于受排挤的不利地位。
而同样处于外商垄断下的我国胰岛素行业,情况却并非如此。虽然目前在中国的胰岛素市场上,国内大大小小的胰岛素生产企业130多家中,绝大多数是新兴的小型生物制药企业,其中大多只能生产动物胰岛素,且处于低水平重复生产状态,但为数不多的几家生产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企业中,也出现了如北京甘李药业有限公司这样,在技术上已经完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
1998年,留美科学家、现任北京甘李药业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甘忠如博士研制出中国第一个人胰岛素-甘舒霖,他委托通化东宝公司生产并销售,并于2001年开始出口多个国家,2002年出口额1000多万美元。然而在中国市场上,由于跨国公司的长期垄断,通化东宝无力打开市场,目前只占有市场份额不足0.5%。
甘李药业是由我国胰岛素研发第一人甘忠如博士所创建的,经过十多年的刻苦钻研,目前已成为全球仅有的几家能够生产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企业之一,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全的胰岛素生产线,能同时生产出长效和速效胰岛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甘李药品采取了高于欧美药典的标准来保证产品的质量;而产能方面,甘李依靠自己的专利技术降低成本,并且达到了每年2吨左右的生产量,这个产量是中国每年需求的四倍左右。
胰岛素行业长期以来外企垄断的市场局面,不论是对患者健康,企业成长还是国家安全,都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而我国致力于胰岛素研发生产的、能形成产业规模的一些本土医药企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正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这样才能加快成长步伐,打破外企垄断,为患者和国家早日带来经济效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