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石斛草市场热销价升原因探析
日期:2005-11-28
大中小

广西是石斛的主产地,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也有产,国外越南、老、缅甸是产地国。广西与云、贵两省及越南山水相连,再销往各地,因广西也是我国石斛草的集散地,对国内外市场有较大的影响力,近年来石斛草是广西市场的畅销货,价格较坚挺,每千克销价一直在20~28元之间上下浮动。进入2005年市上销势不断加快,价格连连向上攀高,1月份销价还只是20~22元,2~3月份便升至27~28元,4~6月续升至30~32元,7~8月份仍大幅度上升,目前销价为44~46元。从2~3月开始价升至7~8元的7个月时间内,其价升幅就高达109.1%~120%,月均升幅为15.6%~17.1%,单是7~8月份升幅为43.6%~46.7%。
据调查原因如下:
一、广西产地上市货量少,广西原是石斛草主要产地,分布在桂西、桂西北和桂西南近30多个县市,经过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50多年的开发利用,资源量也大为减少,因石斛草多生长在原始森林地内和石灰岩的石山地区,原来这些地区是广西人口较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近一、两年来,产地政府为了摆脱经济的落后面貌,对生产条件较为恶劣,生存条件差的村寨实施异地搬迁措施外,还有组织的培训农村大批青壮劳力进城打工,因此,上山和进原始森林内采集石斛草加工出售的人数便大大减少,上市量销减,据产地商家反映,2004年1~8月份石斛草新货上市约70~80吨,而2005年这个时间的上市量只有50~60吨,约减少2~3成。
二、外地进入的货量递减,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放了边境贸易,东南亚各国产的石斛草便大量涌进靖西县安宁、龙帮、新兴、岳圩、大新县硕龙、凭祥市弄瑶各边境贸易点,海关统计数字显示,每年进入量都不下300吨,直至90年代初开始才逐年减少,到了末期进入量也减少到200吨左右,而进入21世纪后石斛草进入各边贸点的数量每年已经不足200吨。2005年1~7月进入量只有76吨比上年同期进入量98吨,减少了2成以上。
云南、贵州两产地自上世纪80年代初便有广西商家进入产地开辟新的货源,从此以后石斛草便不断涌进到广西市场,且进入量逐年增多,到90年代中期也达到高峰,年进入量达170~180吨,以后逐年减少,到2003~2004年的2年年进入量只有100~120吨,而2005年1~7月份进入只有40吨左右,比上年同期60吨,也减少了3成左右。
三、商家库存量少,自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市场上的石斛草,由于货源不足,市上供求常出现缺口,商家无法吸入大批货量留库存,笔者在6月份,石斛出现价格第二次上扬时到玉林中药材进行一次调查,从调查经营有石斛草的78个摊位中,有库存量5吨以上只有6家,只占调查数7.7%。1~4吨有19家,占24.3%,不足1吨有53家,占67.9%。整个市场库存量不足150吨,因此,7~8月份销量增多,库存拿出太多的量补市,销势便热了起来,价格陡升。
四、销量增多
2005年入夏以来,配方的用量增加,药厂又入市吸货,石斛草销量明显比上年同期增加,商家反映约增加3~4成。而石斛草是传统的出口商品,近年年出口量每年在50~60吨之间,据出口企业业务人员提供的信息,2005年1~6月出口量就达75吨,超出了往年年出口量,而进入8月份外贸出口企业又正在入市组织广州秋季交易会所需的货源,加快了石斛草销势,价格陡升。
鉴于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致使2005年以来广西市场上的石斛草销势不断升温,价格大幅度上扬。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资源减少,上市量递减,云南、贵州及边贸市场到货量趋少,而几个产地的石斛草仍处于野生状态,野生变家种尚未开展,在短期内无法从家种中获得产品来补充市场,而市场上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多,市场供求缺口会不断加大,预测石斛草在今后几年销势仍在继续升温,价格仍有上升的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