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当前粮食生产和收购价格情况, 10月底至11月初,我中心派出6个调查组对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陕西、宁夏、甘肃、青海、重庆、四川等10个省、区、市部分县、乡农村进行了实地调查。主要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国家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粮食产量继续有所增长,粮食市场收购价格总体平稳。从调查了解情况看,多数地区今年粮食生产呈小幅增长态势。吉林省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在520亿斤以上,同比增加18亿斤左右,增幅3.59%;陕西省预计粮食产量233.36亿斤,较上年增加1.28亿斤,增幅0.55%。江苏省小麦总产量189.31亿斤,比上年增加16.21亿斤,增幅9.36%。其它省区粮食产量也大都有所增加,如黑龙江省五常市粮食产量34.6亿斤,比上年增加9.49%;宁夏区灵武市粳稻产量1.48亿斤,比上年增加2%。
今年粮食收购价格总体比较平稳,籼稻、小麦收购价格比去年略有下降。其特点是,受前期市场粮价下降影响,粮食开始收购时价格低于去年同期,但在国家出台稻谷最低收购价和小麦挂牌收储价政策支持下,这些地区粮食收购价很快趋于平稳,没有出现新的下降情况。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城关村农民介绍,当地红小麦刚开始收购,价格为每斤0.68-0.71元,比去年低0.05元左右,但以后没有再降;宁夏区灵武市调查时粳稻收购价格每斤约0.9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吉林省榆树市农业部门反映,新玉米、粳稻、大豆价格每斤分别约0.4元、0.9元、1.2元,玉米价格同比略涨,粳稻价格基本持平,大豆价格略降;重庆江津市从收购以来中籼稻价格一般在每斤0.67元到0.70元之间。
在调查中也了解到,今年各地农民收入总体仍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比较高。吉林省预计农民人均收入3270元,同比增长9%;其中,由于粮食价格比较合理,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粮食种植人均增收50元以上,对于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8.5%。农民普遍感谢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黑龙江五常市民意乡农民反映,国家“两补一免税”政策等于每亩地增加收入60元钱,其中直补和机补是28元。在宁夏灵武市崇兴镇龙三村,一户今年以种植蔬菜为主的农民还表示,种蔬菜风险很大(今年白菜价格只有几分钱),今年粳稻价格较高、收益不错,明年要多种点粮食。
二、地方政府部门、粮食企业及农民反映的问题
调查中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农民也反映了一些问题,希望能引起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农资价格上涨多,监管难度大。据吉林省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化肥等农资价格涨幅超过20%,二铵最高3000元/吨,尿素2000元/吨,农资价格上涨使每斤玉米成本增加0.012元,水稻增加0.016元,大豆增加0.026元。黑龙江的农资涨幅也超过20%,该省五常市民意乡农民反映,每50公斤尿素由去年的50元涨到今年的70多元,复合肥由70多元涨到110多元,农药每瓶由8元多涨到12元多。其它地区农民对农资涨价也意见很大,并反映在用肥旺季,化肥经销商坐地涨价,一天几涨。农资价格的上涨,抵消了国家惠农政策带给农民的部分实惠,据宁夏灵武市价格部门测算,今年该市农民种粮各项补贴合计每亩在20多元,因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增加的种粮成本每亩在30元左右。
应该看到,各级政府和价格主管部门为稳定农资价格下了很大力气,但零售价格仍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从对各地调查情况看,目前农资市场经营主体普遍呈现多元化趋势,经营主体成分复杂,其中承包商、个体户占多数,账册不全的情况比较普遍,其提供的进货渠道、经营成本等资料可信度也很低,一些经营户甚至没有进货发票,给价格主管部门的零售环节差价率控制及价格检查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黑龙江省五常市常堡乡农民反映,今年尿素价格虽然涨得不多,但买尿素得搭买复合肥。宁夏物价局的同志则反映,物价局工作人员下乡检查农资价格时,甚至农民都有反对意见,一些农民说:你们不查我们还能买到化肥(虽然价格高点),你们一查我们化肥都买不到了。
(二)秋粮收购进展缓慢,商品粮库存减少。调查期间,吉林、黑龙江、宁夏、甘肃等地国有粮食收购企业基本尚未开秤收购秋粮,加工企业、个体粮贩、经纪人等有少量收购,粮食收购进展总体比较慢,特别是国有粮食企业粮食入库偏慢。从当地价格、粮食部门反映情况看,今年秋粮收购进展慢的原因,主要是粮食企业担心后市经营风险,不敢收;部分地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尚未结束;农民等待价格上涨惜售等。
当前粮食企业商品粮库存减少。由于库存少,一些地方国有粮库大部分仓容闲置,一些新建的粮库仓容利用率不到20%。
(三)铁路运力仍然比较紧张。我国商品粮生产主要集中在部分主产省,特别是粳稻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铁路是东北商品粮外运的主要渠道,但当地反映,目前铁路运力严重不足,是制约产销顺畅衔接的重要因素。据黑龙江省粮食局统计,10月份粮食企业铁路日请车量为4396车,日均装车量为998车,满足率仅为22.7%。另外,有的粮库反映,为申请到运粮车皮,甚至需要给铁路部门“好处费”,每一车皮大致在5、6千元左右,这笔额外的支出只能通过压低产区粮食收购价格或抬高销区粮食销售价格来弥补。
(四)相邻地区收购政策衔接存在一些矛盾。今年四川省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重庆市未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由于两省(市)收购政策不同,对所属相邻县市粮食收购造成了一定影响。如重庆江津市的石蟆镇是该市的粮食主产镇,常年粮食总产量约6万吨,与四川省合江县邻界。由于当地市场每50公斤稻谷收购价格仅为67元左右,石蟆镇农民有的等待重庆市出台最低收购价政策,观望不卖;有的是把粮食卖往合江县,预计每天流往合江县的稻谷在200吨左右,而受影响的石蟆购销分公司今年仅收购了248吨,远远少于去年同期的1800吨。
(五)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田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小型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由于基层政府很难拿出资金来搞建设,加上分散耕作的农民自身积极性不高及农村中大部分年青人外出打工等原因,各地农田小型水利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的情况比较普遍,导致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等风险能力偏弱,即使一些较小的灾害天气也往往使粮食产量受到较大影响。西部缺水问题是影响粮食增产的大问题,在甘肃调查时不少农民反映,当地雨水本来就少加上水利设施落后、蓄水能力差,对粮食生产有很大影响。
(六)部分地区粮食品质有所下降。受气候条件和病虫害等因素影响,今年吉林、黑龙江、浙北、苏南等部分地区秋粮品质有所下降。如,黑龙江省粮食局监测统计,水稻千粒重平均23.8克,同比低1.8克,出米率由70%左右降为65%左右;大豆千粒重平均187克,比去年低10克。江苏省江阴县粮食局质量检测站的同志介绍说,今年稻谷质量下降较多,出糙率往年是81%,今年只有75-76%,有的连70%都不到;出米率往年是71%,今年只有65%左右。
另外,一些地方反映,由于近两年国家逐步减免农业税,原先存在的“黑地”已开始纳入粮食生产统计范围,可能对对判断当前粮食生产情况及其与历史数据的比较造成一定影响。
三、对后期及明年粮价走势的初步判断
从当前情况看,后期及明年初期的粮食价格的基本稳定具备较好基础,但由于粮食种植情况、气候条件等一些因素还不明朗,明年中后期粮价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一)粮食供求形势有望进一步好转,但结构性矛盾仍将对不同品种粮食价格走势产生一定影响。今年全年粮食产量可能达到9600亿斤,比上年增产200亿斤左右,当年粮食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初步判断,当前农民种粮积极性总体仍比较高。据农业部预计,今年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比去年略增,其中,河南、山西、山东、云南等省小麦播种面积略有增加,河北、江苏、安徽、湖北、四川、陕西等其他冬小麦主产省播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今年粮食供求形势的好转和冬小麦播种面积稳中略增,是后期和明年初期粮价保持基本稳定的重要基础,但我国粮食品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如粳稻供给偏紧、籼稻供给宽松)仍将对不同品种粮食价格走势产生一定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部分粮食品种收购价格有所下降、农资价格涨幅较大可能影响到部分地区粮食生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特别是影响到农民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不利于粮食种植面积和单产的稳定。在我们走访四川、重庆部分农户时,有的农民就表示由于稻谷价格下降加上农资涨价准备减少粮食种植。因此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并略有上涨,适当降低农民种粮成本对明年粮价稳定十分重要。另外,禽流感疫情对玉米、大豆市场需求、价格的影响程度、持续时间等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国家政策取向是支持粮价稳定的重要因素。近两年来国家出台了包括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价格的政策。可以预计,新的一年里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市场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这对粮食生产的稳步增长、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
总体来看,今年底及明年初期粮食收购价格将呈稳中略有波动走势,不同品种收购价格的走势会有所差异。中晚籼稻价格仍有一定下降压力,在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撑下以趋稳为主,但价格水平会低于去年同期;粳稻价格将保持目前较高水平,大幅上涨可能性也不大;玉米价格涨势趋缓,价格基本保持目前水平;小麦价格呈稳中偏弱走势。明年后期粮价走势尚存较大不确定性。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前农村已基本不存在撂荒现象,通过进一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空间已经很小;而且,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会长期存在。因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科技推广工作是今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
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复垦基金等,要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围绕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排涝和抗旱能力;加大对内涝田及中低产田的改造投入力度,涝洼地改水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要进一步加大粮食科技推广工作力度,测土施肥等操作简便、成本很低、效果较好的技术,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种子等,更应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并重点予以推广使用。
(二)做好化肥淡储工作,研究完善化肥价格补贴方式。当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做好冬季化肥储备工作,确保开春农民用肥需要。要抓紧研究完善化肥补贴方式改革方案,建议像粮食直补政策那样,把对农资生产企业生产成本(煤、电、运费)补贴的资金直接补贴给农民。为慎重起见,对农民实行化肥直接补贴的办法,可在部分地区先行试点,条件成熟后再在全国实行。
(三)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体系。要在保持粮食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前提下,进一步规范粮食市场竞争秩序,培育、扶持一批实力雄厚、管理规范、诚信经营的粮食市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大型粮食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在总结部分地区好的经验做法基础上,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并提高订单履约率。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指导等手段,推动粮食品种、品质结构调整,加强粮食品牌建设,以更好适应市场需求,提升粮食附加值。
(四)进一步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工作。要根据粮食市场价格变动趋势,适时调整纳入最低收购价政策范围的品种,适当调整各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水平,以更好发挥最低收购价政策鼓励粮食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要总结今年部分粮食主产区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的经验;要加强产销协调工作,对于相邻地区收购价政策不一致的情况,建议由中央有关部门加以协调;在确保粮食总量平衡的基础上,要做好粮食地区平衡工作,铁路运输能力要优先保障粮食调运需要;要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粮食(特别是受进出口政策影响较大的玉米等品种)供求形势,特别是要密切关注禽流感疫情对我国玉米、大豆价格影响,并及时对进出口政策做出针对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