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总体实力不断增强,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进一步提高
记者: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一直为全社会所关注。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和探索,目前国有经济的总体实力如何?
李荣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这是宪法规定的。国资委最核心的任务是保证国有经济持续稳定地发挥主导作用。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国有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2005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9.2%;实现利润9047亿元,同比增长了25.1%。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169家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万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利润6276亿元,同比增长27.9%。国资委成立3年来,中央企业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平均每年分别增加1.1万亿元,实现利润平均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上缴税金平均每年增加近1000亿元。
这几年,国有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1998年,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只有3家,去年增加到18家,其中内地的15家企业全部是国有企业。上海宝钢集团成为我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第一家连续两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在全球知名能源信息公司普氏公布的2005年“全球能源公司250强”中,中石油、中石化列亚太地区前两位,居全球排名第七位和第十二位。在美国《福布斯》最新公布的“亚洲50强”排行榜中,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海油3家企业名列前10名。
记者: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取得这么好的业绩让人备受鼓舞。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主要得益于近两年宏观经济形势好。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李荣融:经济形势好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发生了新的变化。国资委的成立,解决了多年存在的国有企业多头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国资委作为政府授权的出资人代表,理所当然要承担搞好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但这一责任只有最终传递到企业才能得到真正落实。所以国资委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与央企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同时建立起激励和约束机制。另外,我们连续3年组织中央企业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高级经营管理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打一个比方,这就好比球场上有了后备队员,不在状态就换人,这会给在场上踢球的人以压力,让队员充分发挥潜力。这实际上是按企业发展规律办事。
记者:有人注意到,从绝对户数上看,国有企业的数量在减少。因而有人担心,这是否会影响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李荣融:从数量上看,近几年经过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的绝对数的确在减少。但从资产总量和质量上看,国有经济得到了加强,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进一步加大,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提高,真正发挥了主导作用。
2005年与2002年相比,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减少1.19万户,年均减少3967户;销售收入增加3.8万亿元,年均增长21.6%;实现利润增加3814亿元,年均增长34.8%;上缴税金增加2237亿元,年均增长16%;资产总额增加2.99亿元,年均增长10.1%。目前,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占全国工业企业的11%,而实现利润和上交税金分别占到了44.9%和56.7%。中央企业去年上缴的税金占全国税收近1/5。
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比如军工、航天航空、石油石化、通信、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国有经济始终占主导和支配地位。这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主要是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和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成功发射,中央企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