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条使楼市未来走势显得扑朔迷离

国六条使楼市未来走势显得扑朔迷离
2006年05月25日 新闻晚报
5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促进楼市健康发展而发布的六条措施(以下简称为国六条),使楼市未来走势显得扑朔迷离。
在肯定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的同时,会议指出,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主要是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从统计数据看,近期国内放价上涨较快的城市主要有广州、深圳、北京、大连、青岛等。相比这些城市,上海房价涨幅远远落在后面;而供应结构上,去年上海普通商品住宅已占供应总数的七成以上;内部炒房、彻夜排队通宵买房等不正常买房现象,也已基本绝迹。显然,就数字与现象来看,上海应不在少数房价上涨过快,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混乱的大城市之列。
比较去年3、4月以后的“新旧国八条”,国六条在内容措施上有延续之势,由于这次尚未给出国六条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法,而从理论上推导财税、房地、银行等相关部门手上均有“牌”可出来调控市场。因此,接下来一段时间将成为房地产政策出台密集期的可能性不小。
不过,就建设部住宅产业司司长沈建忠的说法,我国房地产调控正在以2005年的“全面开花”向2006年的“精确制导”过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则要求各城市政府负起责任,把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控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综合二者看,未来国六条的具体实施办法上,对房价涨幅过快的城市精确制导、定向降温的可能性很大,而各项楼市数字良好的上海,相比去年,受影响的幅度将会小很多。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为了给个别城市房产市场降温,使得市场向更健康方向平稳发展,政府理应及时出手调控。但考虑到市场机制本身也有“调控之手”,强制性的宏观调控政策与市场机制调控相结合,效果将会是长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