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微生物肥料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保护农业生态、强化食品安全,近年来西方国家在农业生产中开始更多地使用从土壤中分离有益微生物、经选育扩大培养后制成的微生物肥料。农业专家们普遍认为,和传统肥料相比,微生物肥料在生态保护、提高作物产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要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有必要大力发展和推广微生物肥料。
“石化农业”显危机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生”。为保证粮食达到高产的目标,眼下我国各大粮食产区普遍依赖“化肥”与“农药”两大“法宝”,这样的生产模式被称作是“石化农业”。从建国一直到现在,“石化农业”在提高粮食产量,解决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化肥和农药施放量逐年增加,近年来,我们在享受“石化农业”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开始感受到它带给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据农业专家分析,以化肥的使用为例,过量施肥至少带来了四大危害:一是施肥过量尤其是氮肥,使庄稼贪青晚熟、易倒伏,病害多。二是导致土壤板结、僵化,土壤质量变差,土传病大量蔓延,作物产量下降。三是农产品品质下降。现在有的瓜果吃起来不甜,蔬菜吃起来不香,并且容易腐烂,存放时间短,究其原因都是超标施化肥造成的。四是加剧了环境污染。农业部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素从农田流失,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了水环境,对地下水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胡乱使用农药的危害更胜一筹。专家们认为,如果我国继续通过加大化肥和农药投入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那么农业生态环境将会越来越差,陷入国际上所说的“石化农业的怪圈”,最终不利于粮食生产的稳定。
发展微生物肥料一举多得
在探求如何跳出“石化农业怪圈”这一问题上,欧美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中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微生物肥料,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又改善了农产品品质,修复了农业生态环境。作为间接性的无公害肥料,使用微生物肥料既可以发挥石化农业的优点、又可以克服石化农业的弊端。农业部肥料检测中心主任梁业森介绍说,与传统化肥相比,微生物肥料在生态保护、提高作物品质和提高肥料利用率上都具有优势。
首先,微生物肥料比化学肥料更具生态优势。微生物肥料使用量少,本身无毒无害,没有污染环境的问题,而化学肥料的使用则造成了严重的土壤环境污染。例如,由于大量使用氮素肥料,地下水硝酸盐含量上升。另外,化学肥料中的氨态氮和磷酸类物质,由于雨水的淋洗和微生物作用,许多流失进了河流湖泊中,造成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此外,微生物肥料还能改善作物根际小生态环境,在作物根际形成有益菌环境,抵抗病菌,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其次,微生物肥料比化学肥料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上更有优势。梁业森说,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益菌群,帮助作物利用土壤中难以利用的养料,从而实现增产增收。根据农业部肥料检测中心在山东、河南等地的蔬菜地实验发现,微生物肥料可使农产品增产12%-20%。此外,近年来,以癌症和亚健康现象为代表的“食源性疾病”的增加,与环境污染和食品药物残留超标有直接关系,微生物肥料可起到降低农药残留的作用。
再其次,微生物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梁业森说,传统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仅有20%-30%,磷肥的利用率为10%-20%,钾肥的利用率为40%,而微生物肥料的利用率要高于这些数字。例如,根瘤菌中固定的氮素几乎能全部被豆料植物吸收利用。
最后,普及微生物化肥可带来巨大经济优势,为粮食生产节约成本。目前,我国每年化肥的使用量平均为12亿吨,如果微生物肥料产量达到化肥用量的3%,使用面积达到1亿亩,每年可减少12万-50万吨化肥用量,增产粮食50亿-100亿公斤。此外,微生物肥料有较大的产投比,每亩使用的资金仅为化学肥料的60%-70%,能够为农民大幅节省成本开支。
使用率极低 推广需破阻
随着优势的逐步显现,近年来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得到了较快发展。据农业部统计,目前每年我国有20-30家公司的微生物肥料的产品接受检测部门验证,每年新增50-60个微生物肥料新品。
但是,我国微生物肥料年产量仍只有区区几十万吨。梁业森指出,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微生物肥料在我国使用率依然极低,全国19亿亩耕地中覆盖不到1亿亩。
作为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头等大事。要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大力推广微生物肥料,破除微生物肥料发展的几大制约性因素。
第一,应加强微生物肥料的基础研究。近几年来,我国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发展较快,但在生产应用中反映出一些问题,如有的菌种质量不好,肥效不高,微生物肥料的品种也不多。发展微生物肥料,首要问题是要用现代生物技术筛选出高效、抗逆、强竞争存活能力的菌种,因此在这一方面有待于加强研究。
第二,应强化微生物肥料产品的质量管理。目前,我国的微生物肥料产品存在工艺不纯熟,甚至滥竽充数、欺骗农民的现象。微生物肥料生产一般都采用工业发酵的方法进行,但有不少单位条件简陋,需要改进和提高。有些单位采用洗石机搅拌或水泥池堆制发酵,根本不具备微生物肥料生产所要求的基本条件,灭菌不彻底或根本不灭菌,这难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检测技术的水平,建立统一的、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
第三,提高广大农民使用微生物肥料的意识也是重要环节。据有些生产微生物肥料的企业反映,由于化肥长期在农业生产中占有统治地位,不少农民还不知道微生物肥料的优越性,暂时还难以接受这一新事物。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微生物肥料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的使用意识。
中国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