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环时代系列之一: 重庆的雄心 世界的想象
日期:2010-03-12
大中小

标志重庆新时代。重庆步入外环时代,既是发展加速的必然结果,也是全面发力的重要标志。过去10年,重庆爬坡过坎,人均GDP从600多美元扩展到3355美元;未来10年,破茧蝶变,将从3千美元迈向1万美元。人均GDP3千美元是世界公认的经济成长和社会重建转折点(美国1960年代、欧盟、日本70年代,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80年代跨过),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期,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及奢侈品消费均将活跃起来,中产阶层成为中坚力量,社会结构加快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如日本人均GDP跨过3千美元,迎来汽车、彩电和空调为代表的“3C”时代。人均GDP 1万美元是发达经济的重要标志(日本1984年、香港1987年、新加坡1989年、台湾1992年、韩国1995年迈过),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相继跨入。综合考虑人口先有大集聚再有缓增长,以及人民币升值趋势,预估重庆人均GDP将于2018年前后跨过1万美元;其中外环以内区域预估2014年跨过1万美元(2009年约7000美元),2018年突破2万美元。
崛起中国第五城。全球经济格局在世界金融危机下加速重整,中国经济率先走向繁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焦点和角力舞台。近年来,国家加速再造区域经济战略,东中西部互动并进局面加快形成,东部保持着对全国的巨大推动并酝酿着新的爆发,但区域发展差距依然严峻,西部发展能否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跃迁,并涌现出对中西部更具示范价值和带动作用的超级增长极,成为关系国家全局的重要因素。最近,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这是国家站在新阶段科学发展大势上统筹谋划的结果,重庆在西部崛起成为“双千”超级大都市,旨在重构中国城市化发展版图,成为西部的顶梁柱和国家战略的新基石。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定位国家中心城市,也有利于与成都、西安一道构建西三角战略区,打造中国经济新的超级引擎。
创造中国产业新高峰。外环时代来临,重庆工业迈入万亿能级,给重庆加速构建新的产业结构、培育新的产业优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2003年,上海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丰达、英业达落户,信息产业布局告罄,城市功能转型提升和产业布局调整的效应累积释放。2007年,天津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滨海新区成为国家战略支点,一大批跨国公司和央企落户加速了产业裂变。2010年,重庆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等高动能政策杠杆推动重庆步入全面发力、全面提升新阶段,一批面向全球竞争的产业中心强势崛起。如以惠普笔记本为核心,2015年前西永将形成1亿台的笔记本产能,约占全球增量的1/2,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笔记本制造中心。以两江新区为核心,2012年将形成汽车产销量250万辆,约占全国的1/5,跻身全国汽车城市三甲;摩托车产销量突破1500万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摩托车之都。同时,还可能崛起全国直升机制造、重大装备制造、TD、现代物流、创新金融等高端产业基地。
求解中国改革新范式。外环时代的到来,在给重庆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空间的同时,也将成为统筹城乡改革的重要契机。如开辟农村人口转户进城的承载空间,内环和外环之间的广大区域将成为人口集聚的重心。城市发展具有沿中心向外扩张的动能,北京以长安街为中心,逐渐形成6环,居住、商业、产业向环线扩张,5环周边逐渐成为人口居住密集区,规划的7环与天津接壤。未来10年,将是重庆城市化加速的关键期,在城市核心区功能转型和承载能力减弱的背景下,内外环之间的公共租赁房布局、城市新组团发展和新兴产业崛起将使之成为集聚人口的主要空间,成功吸纳500万人口,形成20—30个20—30万人口的集聚区,将成为破解户籍制度、城乡困局等中国现代化难题的重要试验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