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部门动态

重庆市支柱产业

日期: 2006-08-23
字体:
重庆市支柱产业

重庆市支柱产业

■汽车摩托车工业

2005年,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16亿元(规模以上),其中汽车产量42万辆,是全国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摩托车产量421万辆,产销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重庆是中国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已形成重、中、轻、微、轿、专品种齐全的大基地格局。现有汽车整车及改装车生产企业24家,生产轿车、多功能车、微型车、客车、轻型卡车、重型卡车、客车、自卸车、汽车起重机、高空作业车、防弹运钞车。长安集团汽车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三,其中微型车产量居全国第一;长安福特公司的中高档轿车、长安铃木公司的经济型轿车、重庆重汽公司的重型汽车、庆铃集团公司的高档重型汽车和轻型卡车,在国内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重庆是中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和出口基地。现有整车生产企业20家,全国排名前10位的摩托车企业重庆占5家。重庆已形成700万辆整车、800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摩托车极其发动机产销量已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摩托车占全国的30%左右,发动机占全国的50%以上。涌现出嘉陵、建设、力帆、宗申、隆鑫等摩托车著名品牌。重庆摩托车出口量一直名列全国前茅。

重庆拥有良好的汽车摩托车生产配套体系,规模以上的汽车摩托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有495家,形成了一批知名产品,庆铃公司的发动机铸、锻件已进入国外企业配套体系。綦江齿轮厂生产的重型汽车齿轮箱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

■装备制造业

重庆有机械制造企业(不含汽车摩托车企业)430多家,形成了仪器仪表、内燃机、机床工具、大型输变电设备、中小水电设备、船舶等重点行业。

重庆是中国三大仪器仪表生产研究基地之一,已形成以四联仪器仪表集团为代表,包括一批军工、民营企业及研究院所为主体的科研生产体系。拥有自动化控制系统、分析仪器、电工仪表、光学仪器、仪表材料、微电子器件、试验设备、仪表工艺装备、汽车摩托车仪表等9大类产品,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5%左右,各类仪表传感元件占有率达20%以上。

重庆是中国重要的内燃机生产基地,商品产量达到3635万千瓦,占全国的20%左右。重庆机床代表了中国制齿机床的最高水平,齿轮检测仪器和齿轮加工刀具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左右,产品出口美国、日本、东南亚等48个国家和地区。

重庆是中国大型变压器生产基地之一,电力变压器生产量占全国的30%左右,能生产500KV大型超高压变压器。拥有完整的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制造体系,制造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天然气汽车及加气站成套设备的技术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重庆气体压缩机厂开发生产的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成套设备代表着国内先进水平。

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船舶研发生产基地,拥有16家大中型船舶生产企业,具有比较完整的船舶、船用主机及各类配套件、船用仪器仪表的科研生产能力,重庆齿轮箱有限公司的重载齿轮长期为全国船舶工业配套。

■资源加工业

主要有天然气化工、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农业特色资源加工、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等。

重庆现有25家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化工企业,已基本形成天然气化工生产体系,培育了一批关键技术和拳头产品。天然气化工产值占全市化工总产值的50%以上,甲醇、乙炔、醋酸等在国内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装置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居国内领先地位。长寿化工园区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拥有位居全国同行业龙头地位的大型联合企业——四川维尼纶厂和杨子江乙酰化工有限公司等,主要生产装置的技术水平、产品产量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天然气制甲醇、聚乙烯醇、醋酸乙烯等精细化工的生产能力占全国20%的份额。

锰矿开采与加工近几年发展迅速,以秀山、城口两县为主,形成了采矿—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开发体系,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铝土矿开发主要集中在南川、武隆境内,拟建设80万吨大型氧化铝项目。重庆是世界上最大的锶盐生产基地,现有生产企业14家,碳酸锶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产量约占全世界碳酸锶总产量的50%以上。重庆现有真空制盐能力约40万吨/年、烧碱12万吨/年,年产值约10亿元。

实施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利用农业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化基地初具规模,优质粮、黄籽油菜、柑橘等优质商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668万亩,中药材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中黄连产量分别占全国、全球的60%和40%,交易量占全国的60%。农副产品深加工发展势头良好,已形成10万吨乳制品加工能力,汇源30万吨果汁、泰威3万吨多孔淀粉、今普4万吨生猪、合川2万吨葛根等项目成效显著。

■高新技术产业

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累计达到628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074个。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81.19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97.06亿元,增长15.0%,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4%,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保、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五大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呈现高增长态势,形成了以光电器件、专用集成电路、微波传输系统与终端设备、有线电视接入设备、光传输设备、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设备为主体的产业群。

生物工程产业医药形成了化学医药、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太极集团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生产基地。抗生素、解热镇痛、抗心血管疾病、抗肿瘤、免疫增强等6大类产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以领先于国际水平的海扶超声肿瘤治疗系统为代表的医疗器械初具规模。

环保产业形成了以水污染治理、空气污染治理设备为主的产品系列。远达环保进入全国同行业前三强。

机电产品出口15.66亿美元,增长27.8%,占出口总量的62.1%,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形成以“两车”机电产品为主,通用汽油机、电子产品等为辅的产品体系。

新材料产业重庆在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玻璃纤维材料、钛白粉、天然气化工材料和仪表功能材料等领域,积聚了较强的发展优势,是中国铝、镁合金的重要生产基地,西南铝业是亚洲最大的铝加工企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