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增长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一

呼和浩特市增长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一
今年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首府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之年,正在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奋力争先,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和谐首府努力奋斗之时,一则喜讯让首府人民倍受鼓舞、为之振奋。3月25日在北京发表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的报告中显示:我市与我区的鄂尔多斯市、包头市三城市增长竞争力全国并列第一名,呼和浩特的经济发展速度已得到了全国的公认。
据了解,《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的。该书的报告从市场规模、经济增长、生产效率、资源节约、经济结构和生活水平六个方面,利用标准的客观数据对两岸四地的200个以上中国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和分析。
近年来,我市以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过去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承接了“十五”以来的大好来势,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83.8亿元,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0.1亿元,增长28.2%;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98.4亿元,增长16.2%;财政收入实现111.8亿元,增长36.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8.4亿元,增长18%;引进区内外资金336亿元,增长21.8%;引进外资4.8亿美元,增长1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0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7%和14.6%。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劳动社保、安全生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全面进步。今年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了快速增长,累计实现增加值3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财政总收入实现17.7亿元,增长3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实现9.8亿元,增长19.6%。数字是枯燥的,但也最有说服力,它充分证明,首府在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上正在阔步前进。
通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目前,全市经济发展已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产业层次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了高科技、环保型、非资源依赖型的新型工业体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年上升;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互为条件、互相补充,使首府形成了一个生产性和消费性并存、相得益彰的城市,并且首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更关注民生。从自身发展的层面看,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积聚了一定的能量,经济增长速度连续6年在全国27个省会(首府)城市中保持第一,有包括乳业、电力、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在内的支柱优势产业基础,有首府良好的人才、信息、商业氛围,有以诚信、效率、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有团结奋进的干部队伍等。这些都表明,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因素已经形成并在不断增加,促进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
首府一定会切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摆到第一的位置,以务求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凝聚一切建设力量,在现有的基础上,把促进发展的氛围造得更浓,把促进发展的劲头鼓得更足,把促进发展的工作做得更实,以跨越式前进的发展态势,以全新的姿态创造更辉煌的业绩。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