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盟多伦县优势做强迎接更好更快发展

内蒙古锡盟多伦县优势做强迎接更好更快发展
较长一个时期以来,无论是多伦人自身认识县情,还是外乡人对多伦进行评价,都有一个共识:多伦县有水的优势、有矿产石头的优势、有农牧结合的优势、有背靠大牧区并距离北京等全国大中城市较近的人文、地缘、区位优势,等等。清朝圣祖皇帝康熙在敕建汇宗寺的碑文上,饱含深情地引用蒙古王公贵族的“合辞请曰”:斯地川缘平衍,水泉清溢,去天闲刍牧之场甚近,而诸部在瀚海龙堆之东西北者,到里至此,亦适相中。说的也是这些优势。因此在三百多年前,这里曾形成草原上的一大都会,商贸繁荣长达二百多年之久。而且在外族入侵或内乱频发时期,成为战略要地。 但在现代交通条件下,在经过计划经济一个长期封闭时期后,这些优势却很难发挥出来。多伦县进入了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行列中。直到2003年,财政收入才缓慢增长到2400万元。 多伦县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前期工作、几代人的努力,于20世纪90年代真正形成的。立足锡林郭勒这块资源宝地,综合分析水资源匮乏的全局,在建设总库容1亿立方米和2600万立方米的西山湾、大河口水库曾面临着许多困难的时候,就有人预言:我们的水库有可能要引来大的工业项目发展。这话当时鼓舞人心而现在得到了应验。2005年,大唐煤化工项目落地多伦,依托的就是这个水源地。 在多伦县蔡木山乡上都河村二组农民张茂福家里,他如数家珍地介绍他养牛的经验:“2006年,我卖掉了全部1200只羊,购进了138头良种牛,不仅符合县里的政策,而且平均一头基础母牛的饲养效益可达800多元。现在我算得上全县闻名的养牛大户了。”几年前,多伦县面对经济落后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近4亿元,并果断实施了羊和土种牛的全年全境禁牧,有效改善了全县的生态环境,使全县的有林面积达到155万亩,林草盖度由2003年的不足30%提高到现在的80%。 为推进养牛业进程,先后引进了福建超大良种奶牛繁育和伊利奶粉生产项目,建设了国安奶牛养殖小区。同时,通过养牛贷款、建奶站补贴等政策对农民养牛予以扶持。如今,像张茂福这样的养牛大户已不再新鲜。2006年全县牛存栏已突破10万头,奶牛突破1万头。而羊的数量已由50多万只减到了如今的不足2万只,大大减轻了生态和禁牧的压力。该县正在向养牛富民与保护生态的“双赢”目标全速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草业资源、人力资源和市场、技术条件,对伊利集团的奶产品加工极具吸引力。2005年年初,伊利集团投资1亿元建设全国第二大婴幼儿奶粉生产基地项目开工,连续施工11个月后,今年5月已经正式投产。这个速度,在多伦县的建设史上前所未有。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