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

陕西省:农资农家店小门面解决大问题

日期:2007-06-26
陕西省

陕西省:农资农家店小门面解决大问题

2006年,全国化肥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而我省化肥价格呈现平稳态势,平均价格水平比2005年还有所降低。全年尿素和碳酸氢铵平均零售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3.3%和4.6%。总体上看,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这一喜人现象,很大程度要归功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所发挥的作用。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商务部2005年推出的一项惠农工程,旨在通过连锁经营的形式逐步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从2005年开始,我省先后有13户经营规模较大的农资企业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到去年底,共新建改造2634个合格的农资农家店,配送中心47个。标准化农家店覆盖了全省70%以上的乡镇,农资商品配送率达到80%以上,有70%的农资农家店商品配送率达到了100%,初步形成了以连锁经营为主要形式的农资流通网络。

  化肥送到农民家门口

  惠建中是临潼区西泉办事处东赵村二组的葡萄种植户。说起农资农家店,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过去买化肥要跑十几里路,现在一个电话就送货上门。而且‘三证’齐全,质量有保证。”

  卢忠华的新科农家店位于该区白庙村,200平方米的店面全部实行开放式经营。别小看这个不起眼的农家店,每年销售化肥可达1500多吨,辐射周边几十里范围。成为陕西农科经贸连锁公司(以下简称“农科连锁”)的加盟店后,卢忠华的农家店销售额比改造前增长了70%。

  “临潼经济作物比较多,农资销售淡旺季都不错。”对于农资农家店,卢忠华希望能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加强服务,“有时农民忙了,我们就直接把化肥送到田间地头,要能每个店配辆车就好了。”

  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任宁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服务网点延伸到农村乡镇,使农民能就近购买商品,并且解决了农民的消费安全,杜绝了假冒伪劣商品的侵害。同时,连锁配送网络有效降低了流通成本,改变了过去多级批发、层层加价的传统做法,使农民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真正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流通企业掘金农村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不仅给农民搭起了“方便桥”,编织了“实惠网”,也为流通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提供了机遇。

  陕西最大的化肥贸易商农科连锁,自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两年多来,已在陕西农村初步构建起现代农资流通网络。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启动以后,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为配送中心及农家店的建设和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配送中心的建设和改造给予贷款贴息,农家店的建设和改造给予资金直补,这两项优惠政策直接降低了企业在配送中心和农家店建设上的投资成本。”农科连锁总经理张科成说。而配送中心以及农家店的建设和改造是农科连锁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核心内容。截至今年4月底,农科连锁在原有销售网络的基础上,改造和新建了10个区域物流配送中心,辐射全省70多个县区,配送规模2006年达到了4.5亿元人民币,在全省450个试点乡镇和585个试点行政村改造和新建了1225家农家店。

  省商务厅厅长李雪梅说,企业通过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运用连锁经营的理念,对传统的多级批发网络进行整合与改造,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扩大了市场占有率,防止了假冒伪劣农资商品流入市场,在满足农资商品供应的同时,又为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据统计,我省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不到3%,而一般的农资流通企业毛利率至少要达到5%以上才能维持正常运行。

  随着我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推进,农科、亨通等一批现代农资连锁企业找到了企业增效和政府推动农村现代流通的结合点。

  政府部门的着力点

  去年三四月份,由于化肥货源紧缺,价格出现了一定涨幅。商务部连续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商务部门保障供给,平抑价格。由于我省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大型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联系密切,及时交流沟通信息,积极组织货源,及时平抑价格,从而保证了当地农资的供应和价格平稳。

  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我省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连锁经营为主要特点的现代农资商品流通网络,各级政府在调控市场、稳定价格的过程中,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网络优势,重点抓好几个大型流通企业,根据生产备耕和农资需求情况,及时发布农资供应市场信息,协助农资流通企业组织货源,开辟农资流通绿色通道等,把品种全、数量足、质量好、价格低的农资商品通过连锁经营网络顺畅地输送到生产一线,实现了对全省农资市场的有效调控。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流通网络已经成为政府调控农资市场的抓手”,任宁告诉记者。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品牌效应不断发酵,有识之士提出,农资农家店要在农村扎根发展,关键在于练好“内功”,增强服务能力,经营人员要转换观念,不仅仅卖产品,还要懂农技知识,根据当地情况开发销售新产品,提升为农民服务的水平。

 

来源:陕西省信息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6号    邮编:401121    电话:023-67575000

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12325    易地扶贫搬迁咨询电话:023-67575148    虚拟货币“挖矿”投诉举报电话:023-67575292

渝ICP备08000498号-10    网站识别码:5000000043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