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部门动态

内蒙古通辽经济总量年均递增10%

日期: 2007-06-30
字体:
内蒙古通辽经济总量年均递增10

 

内蒙古通辽经济总量年均递增10%

 

  自治区成立60年来,通辽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改革措施和优惠政策的实施给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从我市的实际出发,以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的绿色工业城市为中心,加快发展步伐,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态势,经济发展延续去年以来上升势头,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和提高。

  2006年通辽市实现经济总量413.03亿元,经测算,是60年前的350倍,按可比价格计算相当于60年前经济总量的310倍。60年来,我市经济总量以平均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递增,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数据比较来看,“八五”以前经济增长率均在10%以下;“九五”时期我市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1.5%,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十五”时期为17.1%,比“九五”时期增加了5.6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十五”规划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最繁荣、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时期。

  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了通辽市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发展格局。在60年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我市经历了三个大的产业结构调整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0年以前,即前三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市经济结构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初级生产模式,在这个时期,第一产业在我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在75%左右,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在5%左右;第二个阶段是1971年至1990年,即“四五”至“七五”时期,这个发展阶段我市第二产业上了一个新台阶,工业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第二产业比重由第一阶段的不足10%提高到16%左右,上升了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由第一阶段的75%下降到62%左右,下降幅度超过了10个百分点。这个阶段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在8%左右;第三个阶段是1991年至2006年,即“八五”以后的发展时期,这个阶段是我市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产业从比重由54%降到了23%,第二产业比重由18%提高到39%,第三产业比重由28%提高到39%。第二产业比重较“一五”时期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二、三产业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经济发展,“九五”和“十五”时期经济增长均超过了10%,其中“十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了17%。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信息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