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内蒙古包头市农牧区低保金扩面提标后首次发放

今年内蒙古包头市农牧区低保金扩面提标后首次发放
今年包头市农村牧区享受低保的保障人数由去年的25460人扩大到近45000人左右,增加了约2万人,低保金标准也由每人每天1.2元提高到不低于1.5元。近日农牧区低保金扩面提标后首次发放工作完毕,得到低保救助的贫困农牧民拿到了上半年的救助金。
土右旗吴坝村村民、72岁的田铁保老人拿着发放给自己的低保金存折,给半身瘫痪的老伴儿看时,老伴儿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自己瘫痪已有七八年,这些年忙坏了老头,老头每天除了下地劳动,还得赶回家做饭,照顾她。每年自己治病的药钱就得花去上百至千元,而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那三亩半地,一年最多能挣2000元。去年她家得到的低保救助金是360元,今年扩面提标后,一下子变成了1140元。
农牧区低保金扩面提标对贫困农牧民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但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开展好对农牧区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贫困农牧民的认定工作非常重要。扩面之前,市民政局低保科通过大量调研,制定了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金救助对象标准,具体分为“三大类”、“九种人”,即重点保障类(A类)、特殊保障类(B类)和一般保障类(C类)。其中,重点保障对象是指各类残疾一、二级或大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和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无固定收入且无法定的赡养、扶养、抚养人和生活特别困难的重点优抚对象,对此类家庭成员在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基础上上浮30%;特殊保障对象是指丧失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各类三、四级残疾人,或缺乏主要劳动力的单亲家庭,对此类家庭成员在当地低保标准的基础上上浮20%;一般保障对象是指因一般慢性大病、因灾、子女上学及其他不可抗拒原因致贫的困难户,对此类家庭成员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60元的标准救助。像田铁保老人自己年老,老伴儿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老俩口自己生活拮据,虽然有儿女,但儿女仅能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赡养老人的能力非常弱,这样的情况就符合扩面条件,以前田铁保老人只享受一个人的低保金,今年老伴儿也扩了进来,生活的压力减小了。对于包头市的农村牧区低保工作,国务院农村低保工作调研组来包调研后有一个总结评价:包头市的农村低保工作起步早,工作规范,救助效果明显,为全国全面启动农村低保提供了思路和启迪。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