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

青山绿水资源优 后发之势看贵州

日期:2007-08-31

青山绿水资源优 后发之势看贵州--专访省发改委主任刘远坤

    过去,"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民谣曾是贵州挥之不去的"灰色标签";今天,在西部开发大潮的激荡中,夜郎古国正从千年沉寂中悄然醒来。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刘远坤说,在新时期新的发展阶段,曾经长期"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省突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生态,特别是科学发展理念的倡导,让贵州拥有了走一条创新发展之路的后发优势。

       2006年,贵州省全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260亿元,增长11.5%,提前4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的目标。今年上半年,贵州省生产总值达1165.4亿元,同比增长13.9%,创1992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水火互济成就南方最大能源基地

       2000年11月8日,在贵州奔腾不息的千里乌江上,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同时起步,标志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工程正式启动,贵州蕴藏的巨大能源资源开始得到开发和释放。

       2006年12月31日,随着贵州"西电东送"第二批骨干电源项目黔西电厂最后一台30万千瓦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容量突破1800万千瓦大关,达到1811.6万千瓦。"十五"期末贵州已如期实现了向广东送电400万千瓦的目标,按照贵州省与广东省政府达成的协议,"十一五"末,贵州向广东送电负荷将增加到800万千瓦。不仅如此,贵州还向周边的广西、重庆、湖南等省区源源不断地输送能源。

    有"江南煤海"之称的贵州,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74个产煤,煤炭资源总量2419亿吨,其中探明储量499亿吨,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五位。目前贵州已经和正在开发利用煤炭资源量为342亿吨,占探明储量的58.2%;待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为247亿吨,占41.8%。结合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和勘探程度,贵州省共规划了17个矿区总体规划,规划了136对年产30万吨以上的矿井,目前已经开工建设了21对煤矿,总规模达年产2485万吨。2005年贵州省原煤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2.57倍,2006年原煤产量又增至1.18亿吨。

       贵州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水能资源也十分丰富,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乌江、北盘江、红水合、清水江、都柳江、赤水河和六冲河等7条,全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808.64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

    独一无二的"水火互济"能源资源优势成就了贵州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能源输出基地。"西电东送"启动以来,贵州省第一批"四水四火"电源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第二批"六水八火"电源项目已经全部启动,贵州至广东"两交一直"输变电工程和省内"日"字型环网全面建成,省内主干输配电工程已与周边省区联网,基本形成了"西电东送"的格局。

    资源"吃干榨尽"三大工业基地横空出世

       一吨傻大黑粗的磷矿石售价不过百余元,若加工成高端磷酸产品产值却可陡升至上万元,可如果再同步提取矿石中的伴生物质,附加值将会更为可观。贵州是全国最大的磷矿资源产区,可仅仅几年前,省内大小磷矿企业还在竞相杀价,向省外,甚至国外大量输出廉价的矿石资源。可是近两年,磷矿出口量却在急速下降,与之相伴的是,企业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攻关,延伸产业链条,将有限资源吃干榨尽,却将资源价值无限提升。

       量丰质佳的铝土矿、甲冠九州的富磷矿、潜力可观的黄金矿,贵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通过长期勘查与研究,已发现的矿种逾110种,其中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三甲"的就有21种。贵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磷化工基地、锰系铁合金生产基地和亚洲最大的碳酸钡生产基地,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结合工业基础并面向市场,贵州煤化工、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等三大现代化工业基地横空出世。

       刘远坤说,未来几年,贵州省将重点建设三大煤化工基地,即建设毕清(毕节、清镇)和六兴(六盘水、兴义)两个以石油替代产品为重点的现代煤化工基地;继续壮大和发展黔北以化肥和氯碱为特色的传统煤化工基地。煤炭资源十分富集的毕节、六盘水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组成的贵州西部经济带,将形成各具特色,地区合作,优势互补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

       此外,贵州还将稳步推进磷化工业生产能力重组,有序开发磷矿资源,做强做精磷复肥,着力发展精细磷化工,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到2010年,磷铵等高浓度磷复肥生产能力达到430万吨,全省磷化工业增加值6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建设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超大型磷化工企业集团,建成国内实力最强的大型磷化工基地。

    按照"重点发展氧化铝、配套发展电解铝、大力发展铝加工"的思路,贵州将加快建设以贵阳和遵义为重点的铝电联营、上下游配套的大型铝加工基地,建成遵义、清镇80万吨氧化铝项目,到2010年,力争氧化铝、电解铝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80万吨、140万吨,铝加工能力达到电解铝年生产能力的三分之一左右,海绵钛达到3万吨的生产能力,黄金达7吨(50万两生产能力),有色工业总产值突破350亿元以上。

       千山万壑喀斯特王国物华天宝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地和丘陵地貌占国土面积90%以上的贵州,受地势高差的影响,不同高度带的热量条件表现出较大差异,但立体气候和生态却在今天成为贵州享誉四方的巨大资源。

       6月27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经21国代表审议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神奇的喀斯特王国开始向世人展现她神秘的笑容。

       中国处于世界喀斯特分布最集中的东亚片区,而贵州位居这一片区的核心位置,是名副其实的喀斯特省。贵州喀斯特面积为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1.9%。喀斯特地貌造成水土流失,引发石漠化敲响生态警钟,可它也成为贵州独特的旅游资源。

    "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遗产地包括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的大、小七孔景区,总面积73016公顷。其中,被称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国家级茂兰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绝无仅有的一片分布集中、原生性强、相对稳定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区内生长着4000余种动植物,是亚热带喀斯特地貌上生物多样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块宝地,是一个巨大的生物资源"基因库"。

       荔波荣列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为为贵州走向世界打造了一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名片。  

来源:新华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6号    邮编:401121    电话:023-67575000

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12325    易地扶贫搬迁咨询电话:023-67575148    虚拟货币“挖矿”投诉举报电话:023-67575292

渝ICP备08000498号-10    网站识别码:5000000043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