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开发“好气候” “绿色”“清凉”变财富
贵州省入夏以来火爆的旅游热入秋才有稍歇,十一黄金周便又急剧升温。今年以来,尽管全国各地极端天气气候频发,但地处中国西南的贵州省却是一片清凉世界,引得国内外游客纷纷前来纳凉休闲。贵州省因势利导,大力推销"绿色加清凉"的独特气候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并由此带动全省旅游、餐饮等服务业乃至房地产业日益红火,形成了财源旺盛的避暑产业。
利用气候"比较优势" 打造"避暑之都"品牌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郑小波说,除个别地区外,贵州确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位于贵州中部的省会贵阳,夏季气候尤为舒适,是名副其实的"避暑之都"。
郑小波说,科学研究表明,环境气温在18摄氏度至24摄氏度之间、湿度在45%至70%之间时,人体最感舒适。而贵阳夏季的气温和降水量形成的湿度,正好满足这两个条件。加上贵州"天无三日晴"的特点,让贵州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紫外线辐射最少的地区之一。还因贵州的沙尘暴日数为零,多夜雨,起到了对天空的"清洗"作用,让贵州到处空气清新,贵阳市区空气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郑小波说,研究发现,从海拔高度来讲,地球上处于海拔1000米到2000米地带的气候条件,最适宜人类居住。而贵州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的独特山区环境,也使贵阳乃至整个贵州堪称舒适的宜居之地。
正是这样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让贵阳市在全球避暑城市中榜上有名,2007年,贵阳市、六盘水市入选中国避暑旅游城市,贵阳市更获我国首个"中国避暑之都"称号。
贵州省今年明确提出,要重点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优势,打造贵州独特的"气候适宜"旅游品牌。贵阳率先提出了"避暑旅游经济""避暑人居产业""避暑文化""避暑旅游带""避暑经济圈"等理念,目标是把贵阳打造成具有影响力、号召力、留驻力的国际性避暑旅游名城。
卖"清凉",成为贵阳市旅游业的新卖点。今年1月至8月的旅游总收入近85亿元,其中6月至8月总收入达45亿元,占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
外地购房者纷纷涌入 买房为了买"清凉"
独特的气候资源同样成为贵阳房地产业发展的新卖点。在深圳工作的董英今年7月来贵阳探亲期间,被贵阳凉爽宜人的气候所吸引,随后就在贵阳买了一套100多平米的住房。
董英对记者说:"到了贵阳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气候舒适,这是我们选择在贵阳买房的重要原因。"她估计,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修通后,贵阳必然将成为广州、深圳等地的"后花园",到贵阳来买房的外地人还会大幅增加。
据贵阳市房管局房地产成交的最新数据显示:来贵阳购房的人群有60%来自外省及省内各地州市,其中不少买房者来自温州、广州、深圳、重庆。今年入夏以来,贵阳市各房地产商纷纷打着"买房置业请到避暑之都"的旗号,举办了十几次商品房外销推介会活动。纷涌而来的购房者,既看好贵阳的低房价,更为贵阳的"森林之城""避暑之都"所吸引,花钱买房是为了买"清凉",用来体会内地城市难得的舒适之感。
外地买房者纷纷来贵阳买房,也拉动了贵阳房产价格不断走高。今年7月份较1月份,同属贵阳市区的云岩区和南明区房价涨幅达到每平方米200元至每平方米1680元。
加大环境治理 维护"绿色加清凉"城市生态
夏季的贵阳,满目绿色伴着习习凉风,让人仿佛置身于天然空调之中,让人享受到惬意和舒心。入夜,游客或在"清凉"中吃着路边火锅,或在喧嚣的餐饮夜市品尝各种小吃,或在幽静的绿荫广场闲行散步,或在黔灵湖畔品茗谈心。绿色加清凉,营造出贵阳城独特的魅力。
"气候重养育"。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副秘书长李连仲认为,"好气候"除了看老天爷外,也需要人类的养育、维护和建设,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相连。尤其是一座城市的生态建设情况,对改良气候环境关系极大。
贵阳市先后投入巨资,建环城林带、治理母亲河,全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4.77%,绿化率40.7%。贵阳市市长袁周说,好气候,可以转化为一个城市的旅游财富、人居财富、文化财富、经济财富。贵阳夏天舒适宜人,避暑旅游气候资源优越,不仅是贵阳人的财富,也是全国人民、海内外游客应该共同享有的财富。
今年上半年贵州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224万多人次,同比增长32.57%,创历史新高。庞大的人流有力地刺激了消费,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行业人气旺盛。据统计,上半年贵州旅游总收入19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5%。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