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频现新亮点

日期:2007-12-29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频现新亮点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频现新亮点

  即将过去的2007年,无疑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温家宝总理考察新疆并发表重要讲话,到全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农民人均纯收入,到抗震安居工程总户数,均创历史新高,达到两位数以上增长。这一切,为开创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实现后来居上,造福新疆各族人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济发展:又好又快

  2007年,自治区经济实现平稳快速增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400亿元,同比增长12%,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50元,人均增收350元以上,同比增幅创历史新高。自治区经济建设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

  今年,自治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口径财政收入625亿元以上,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2亿元以上,增长285%。

  农业是基础。2007年自治区以更大的力度、更管用的措施,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性增长。预计今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003亿元,同比增长8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年投资21亿元新建农村公路6700公里,使50个乡镇、600个行政村的通行条件得到了改善;新建农村一池三改沼气项目645万户,完成计划的129%。1月至10月,全区共投入资金9746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13334万人次,促进129万农民转移创收,人均劳务收入达到378元。

  2007年自治区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把发展的力量高度集中到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上来,加快培育支柱产业和产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预计今年工业增加值1344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利税近1000亿元,企业利润有望突破600亿元。

  在大力发展一、二产业的同时,自治区还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自治区以旅游开发、社区服务、商贸流通为重点,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区已建成喀纳斯、天池、吐鲁番葡萄沟35A级旅游景区和2个旅游景区机场,旅游综合排名已由全国第29位跃升到第19位。

  2007年,自治区对内对外开放出现新局面。今年以来,宝钢集团等一批有战略眼光的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纷纷介入新疆优势产业开发,目前入驻新疆的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已达46家,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今年,预计全区进出口总额达120多亿美元,增长32%。

  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发展的春天

  2007年,在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治区全年社会固定资产完成1850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自治区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90亿元。

  西气东输、中哈石油管道等工程已建成并运营,全国最大的石化工程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即将建成,吐哈油田和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工程顺利进行。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伊犁河南岸干渠及灌区工程、喀腊塑克水利枢纽、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等水利工程进展顺利。

  交通事业快速发展,通行条件不断改善,国道312线奎屯至赛里木湖、国道314线小草湖、克拉玛依至呼图壁高等级公路和阿拉尔至和田段第二条沙漠公路建成通车,国道312线星星峡至吐鲁番、赛里木湖至霍尔果斯、国道218线清水河至伊宁、国道217线独山子至库车正在抓紧建设,国道314线库尔勒至库车高速公路、国道315线喀什至和田高等级公路、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公路等今年全面开工建设,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14万公里。

  铁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精伊霍铁路正在加紧建设,乌鲁木齐至精河复线、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二线、奎屯至北屯、乌鲁木齐至准东四条铁路今年全面开工建设,喀什至和田铁路、嘉峪关至阿拉山口铁路电气化改造、库尔勒至阿克苏铁路复线、中吉乌铁路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克拉玛依、那拉提、喀纳斯三个机场已经通航,库尔勒新机场建成启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哈密机场和喀什机场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吐鲁番、库车、阿克苏等机场正在加紧前期工作。电力工业迅速发展,发电装机容量达822.3万千瓦,全区220千伏电网正式联网运行。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天然林保护、平原绿化、保护荒漠植被三大生态工程建设和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顺利实施。

  经济发展成果:将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自治区针对当前人民群众的呼声,明年将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来改善人民生活。自治区党委七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

  教育是民生之基。2008年,自治区将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实行免除学杂费,免除课本费的“两免”政策,让城乡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公共教育资源的实惠。

  除上述优惠政策外,自治区将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0年,全区“普九”人口覆盖率要达到100%。

  自治区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2010年达到10万人以上,在农村招生的比例达到80%以上。坚持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坚定不移地推进“双语”教育工程,力争“十一五”末,全区学前“双语”教育覆盖面达到85%。

  安居才能乐业。为了让更多人买得起住得上房,从2008年起,自治区将在城市大力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主要增加中小户型住房供应,加快推进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三年完成新建和改造城乡抗震安居房83万户,让城乡更多的群众住有所居。

  自治区将合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住房,主要通过市场调节满足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自治区在争取国家支持外,区、地各级财政都要较多地增加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投入。加快推进抗震安居这项民心工程,明年在南疆三地州新建35万户抗震安居房。

  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2008年新疆将在广大农村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标准由今年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补助标准由每人40元提高到80元,并同时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让更多的农民掌握一项致富技能,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迅速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2008年,自治区将重点对南疆三地州农村实施“一户一人”的转移就业培训,力争完成103万人次农牧民培训任务。

  与此同时,自治区还将通过大力推进“阳光工程”,确保农村一家一户培养一名技工。在“十一五”后三年,确保每年稳定转移就业30万人,年均150万人次以上参与劳务创收。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既是当前新疆广大人民群众的同声共语,同时,又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自治区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各族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得到的实惠将越来越多。

来源:新疆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6号    邮编:401121    电话:023-67575000

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12325    易地扶贫搬迁咨询电话:023-67575148    虚拟货币“挖矿”投诉举报电话:023-67575292

渝ICP备08000498号-10    网站识别码:5000000043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