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

"昆明人幸福指数"调查 5成受访者不满就业现状

日期:2008-02-25
New Page 1

"昆明人幸福指数"调查 5成受访者不满就业现状

  本次“昆明人幸福指数”调查显示:在1000名接受就业状况满意度调查的对象中,有53.46%的受访者对目前的就业状况不满意;10.75%的受访者认为就业环境有改善,满意;26.63%的受访者认为就业环境一般。

  求职个例

  好的工作环境能激发个人信心

  今年24岁的马昆,是昆明理工大学机电专业2006级的毕业生。但从2005年底,小伙子就开始踏上了求职的旅途。马昆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投完30多份简历后,2006年5月他终于接到了一家机械企业的面试通知,并被录用。

  “可进去后,才发现和原先想的根本不一样。虽然做技术员,但技术活不多,大多数时间在打杂。每月只有1000元的收入,还不如厂里的技校生。工作环境就更谈不上了,连张办公桌和换工作服的柜子都没有,中午休息只能坐在厂里的花台上打发时间。从没参加过任何培训,厂里组织的活动也没资格参加,过节发礼品也没有我们这些新人的份。”回想起自己的求职经历,马昆很伤感。

  一年合同期满后,马昆辞职呆在家中复习报考公务员。“录11个人,我笔试考了第6名,但面试却没通过。”心灰意冷的马昆再次回到家里,每天在家上上网,看看书消磨日子。去年9月的一天,他偶尔在网上看到现在的单位——某金属研究所招聘司机,屡受求职打击的他就报了名。

  “你一个大学生怎么会来应聘司机?”单位负责人在了解了马昆的情况后,将他安排做了金库的账务管理。“虽然目前还没有转正,但福利待遇都按正式员工的资格享受。公司经常组织培训,并组织大家参加各种活动,一切感觉都和原来的单位大不相同。虽然现在每个月只有900多元,但转正后可拿到近2000元。关键是这里让你感到的是一种平等,没有歧视。”马昆感慨地说。

  就业帮扶

  实现由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障并轨

  市劳动服务就业局局长何文明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昆明市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新成长劳动力即各类毕业生大量增加,加之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业人员,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将长期存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供需双方不匹配,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以及高技术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第三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员,而一些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又往往不愿从事服务行业,造成第三产业劳动者素质偏低,大量岗位空缺。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长张天屏介绍说,昆明市自1996年深化国企改革以来,累计产生下岗人员16.7万人。实施再就业工程以来,已对16.2万人进行了分流安置,安置率达96.6%,顺利实现由下岗失业人员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障的并轨。

  据何文明介绍,为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去年我市共筹集6000多万资金用于就业再就业工作。截至去年10月底,全市共支付再就业资金5795万元,惠及人数54352人。建立了以市、县(市)就业训练中心为龙头,以社会力量办学为单位,以工会、妇联等团体组织为补充的再就业培训网络。凡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均可就近就地享受一次免费培训。同时,把在中专、技校学习的初高中毕业生纳入劳动预备制度培训范围,并在原有20多个培训专业的基础上,新开设了茶艺师、育婴师等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基本做到了“培训专业任挑,学习时间任选”。

  5年成效

  全市再就业率平均达70.8%

  去年,昆明市共免费培训各类人员33000多人,其中再就业培训8000多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职业培训近9000人,劳动预备制度人员培训150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15000人。为1700多名下岗人员进行了创业培训,其中有556人成功创业,并带动了2000多人就业。先后举办了“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小额担保贷款宣传周”、“技能岗位对接”等就业专项活动。

  此外,我市还对1482户“零就业家庭”实行重点帮扶,做到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今年,劳动部门新增了小额担保贷款发放任务,共为554名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了小额担保贷款合同,发放金额达1612万元,带动2000多名失业人员就业。目前,我市已建成劳动力中心市场2个,县(市)区建成劳动力市场14个,并辐射乡镇办事处劳动服务站,市场供求逐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截至去年10月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5328人,其中2577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重点帮助10410名特殊困难群体人员找到“饭碗”。近5年来,我市城镇登记失业总人数为28.46万人,其中20.15万人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平均达到70.8%,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5年控制在3.3%以内。

来源:昆明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6号    邮编:401121    电话:023-67575000

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12325    易地扶贫搬迁咨询电话:023-67575148    虚拟货币“挖矿”投诉举报电话:023-67575292

渝ICP备08000498号-10    网站识别码:5000000043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