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

重庆5年建房1.4亿平方米 中小户型占七成

日期:2008-06-30

■重庆市公布住房建设“5年规划”

■首次系统明确分组团建设

■市民本周四之前可提意见

6月29日,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对外公布了《重庆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该计划由市国土房管局会同市建委和市规划局等相关部门编制。这是我市首次制定如此系统的住房征求意见稿,并向全市征求意见。市民可以在本周四之前将建议递交给市国土房管局。按照“意见稿”,从今年到2012年5年间,全市共拟建设住房建筑总面积1.4543亿平方米,其中中小户型占7成以上,政府保障性住房占16.61%。

“意见稿”表明,2008年至2012年,全市共拟建设住房建筑总面积14543万平方米。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建筑面积占了很大比重。

市国土房管局有关人士解释,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到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30平方米的目标,预测2008~2012年,我市新增住房总需求为1.45亿平方米,商品住房需求约为1.22亿平方米,保障性住房需求约为0.23亿平方米。

除了建设的总量大以外,这次住房规划特别强调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解决。中小户型(单套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为10795万平方米,占住房建设总面积的74.23%。

政府保障性住房(含农民工宿舍)总建筑面积2415万平方米,占住房建设总面积的16.61%。在总建筑面积中,限价商品住房351万平方米,廉租住房25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2028万平方米。

“意见稿”表明主城区共供应住房建设用地3881公顷,折合成38.81平方公里,这比总面积为23.71平方公里的渝中区还大一半。

特别关注

“两江四岸”修多样性艺术性住房

有开发商称江景房更有投资价值

“‘两江四岸’的住房一定体现亲山近水。”市国土房管局人士透露,富有特色就是要集中体现重庆“两江四岸”山水风貌,打造多样性、艺术性的住房建筑风格。

在“意见稿”的第二十一条,明确写明——“两江四岸”区域住房建设应与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体现亲山近水、观山览水的独特风貌。要控制住房用地规模,限制高密度、高容积率居住开发,合理适度地建设高品质居住区。

除此之外,还要求主城区住房建设应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廊道效应”,疏解建成区居住压力。重点加大城市交通换乘枢纽周边住房建设用地的供应,完善居住配套设施,建设综合性居住社区;加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引导和控制,高密度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商品住房。

“新规划下的‘两江四岸’边的房屋将更有投资价值。”重庆某大型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分析,这对目前的重庆楼市是利好消息。

分组团定位 渝中区发展小户型公寓

市国土房管局人士表示这次“意见稿”最大的亮点是首次系统性纲领性的给主城区各个组团住房建设定位,将住房建设与区域特点、发展方向相结合,在各类住房布局上各有侧重。

渝中区要控制住房建设体量

由于主城区是全市的金融、商贸、现代物流、旅游、文化、教育、行政中心,所以在“意见稿”中,要求住房建设应结合各组团土地价值、交通条件、城市特色和居住取向,依托旧城改造,形成既相对均衡又相互补充的居住格局。

“对每个区域我们都有具体的要求。”市国土房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例如渝中组团,我们要求控制住房建设体量,降低居住密度,发展与产业配套的小户型高档公寓。但是,杨家坪—袁家岗一带则不同,要求其加快旧城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人口相对密集的综合性居住区域,适当提高保障性住房比例。另外,同样需要建设中高档型住宅的大渡口组团与观音桥—人和组团又有不同,前者才起步,只要求适度发展一定的中高档商品住房,后者则要求建设中高档结合的多层次大型居住区,塑造新重庆风貌的城市人居环境。其次如南坪组团则要求住房建设应保护好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体现山、水、绿的城市特色,建设具有山水风情、环境优美的居住社区。

内环线与绕城高速间大开发

“考虑到时间跨度,所以这次规划,我们还对内环线与绕城高速间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该负责人透露,该区域在规划的时间内应该承担部分城市核心区居住的外溢。

按照“意见稿”,两路组团将建设多种住房形态的综合性居住区域;大竹林-礼嘉组团将建设中高档住宅;唐家沱组团将重点建设中小套型商品住房和政府保障性住房;西永组团将提高城市建设标准,建设中高档结合的多层次居住区;西彭组团将注重人居环境,建设中小套型商品住房,同时提高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比例;茶园-鹿角组团将注重突出新城特色,形成中高档新兴居住区域。



来源: 重庆商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6号    邮编:401121    电话:023-67575000

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12325    易地扶贫搬迁咨询电话:023-67575148    虚拟货币“挖矿”投诉举报电话:023-67575292

渝ICP备08000498号-10    网站识别码:5000000043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