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

近年来苍梧县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简析

日期:2009-12-16

近年来,苍梧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推进“打造工业苍梧、建设城市苍梧、塑造人文苍梧”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抓项目、促投资、保增长,抓民生、促和谐、保稳定”十八字方针,以超常规措施开展“项目攻坚年”和“服务企业年”活动,不断加大落实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使“三个苍梧”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和扩展,有效地、不断地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和“节能减排”刚性政策对全县工业经济的不利影响,工业经济运行良好。

一、工业发展主要成绩

2008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6.8亿元,同比增长20.3%,工业增加值29.23亿元,同比增长20.0%;2009年1-9月,实现工业总产值76.31亿元,同比增长13.42%,工业增加值26.98亿元,同比增长24.06%。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一)08年:工业推进加快,亮点可圈可点。

1、实现了先填平后增长再加速的发展过程。全县08年年初严格执行国家“节能减排”刚性政策,关停了五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苍梧县美高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苍梧县宏盛特种钢有限公司、苍梧县有色金属冶炼有限公司、苍梧金属制品厂和苍梧华雄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和77家小纸厂及5家橡胶厂,在减少2008年工业产值至少17.12亿元,工业增加值5.26亿元的前提下,通过全县241家工业企业和6027家个体户的共同努力,特别是07年投产企业〔展新(苍梧)宝石实业有限公司、苍梧金枫矿业有限公司、广西苍梧县中天球墨铁铸造有限公司、海利不锈钢(苍梧)有限公司、广西苍梧港德硬质合金制造有限公司、梧州山王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盈信(苍梧)造纸有限公司、苍梧县鑫鹏五金机械配件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市平洲电子有限公司〕达产,08年新增投产企业〔广西西江锅炉制造有限公司、苍梧县冠晶电气有限公司、广西苍梧县磊鑫矿业有限公司、苍梧县丹竹水电有限公司、苍梧县新安德矿产品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广西长洲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多特科技(苍梧)有限公司、苍梧宁昊金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苍梧县中辉机械铸造有限公司、苍梧县金泉机械铸造厂〕,两类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96亿元,并且克服了煤电油运涨价、工业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和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因素影响。实现了先填平17.12亿元工业产值,后实现缓慢增长,再实现工业快速增长,这过程来之不易。2008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6.8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52亿元,同比增长20.7%;实现工业增加值29.23亿元,同比增长20.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73亿元,同比增长22.2%。工业化率(工农业增加值之比)已达2.42,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

2、园区工业、支柱工业和新增企业成发展亮点。2008年通过坚决落实 “做大现有工业企业”、“认真做好技改工作”和“狠抓工业项目建设”三大举措,呈现三大工业亮点:工业园区25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8.96亿元,同比增长61.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1%,园区经济成效显著。日成林化、顺风钛白、圣绿化工、水利电业等10家支柱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95亿元,同比增长35.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6.6%,增势强劲,成为工业稳定发展,税基牢固可靠的重要力量。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达7.3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9%,成为工业增长的生力军。

(二)09年:积极应对,工业企稳,运行好转。

2009年,面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工业,全县加大力度推进“打造工业苍梧”发展战略,深入开展“项目功坚年”和“服务企业年”活动,加强调研和召集企业、金融、职能部门积极研究对策迅速,利用财政、税收、金融、清理收费、行政手段和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等有力的针对性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经过大半年的共同努力,工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大部分已在危机中走出困境,恢复正常运行并实现稳定增长。9月止,实现工业总产值76.31亿元,同比增长13.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5.25亿元,同比增长14.75%;实现工业增加值26.98亿元,同比增长24.06%,比上年同期提高4.86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分别快12.7和2.2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28亿元,同比增长27.52%,比上年同期提高5.52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分别加快17.55和1.76个百分点。总体而言,今年1-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显现以下特点。

1、轻重工业同步增长,重工业拉动增长作用大。

9月底止,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分别为9.9亿元和45.3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6.43%和14.3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百分点分别为2.9和11.8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9.67%和80.33%,重工业拉动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比轻工业多8.95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比轻工业高60.66个百分点。

2、集体、其他类型企业高速增长,国有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大。

9月底止,集体企业、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分别为0.46亿元、3.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1.36%、124.94%。国有企业产值在长洲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产值高速增长拉动下,国有企业实现工业产值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6.86个百分点,拉动增长贡献率为41.57%。

2、14大行业产值增长,7大行业产值下降。

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按行业分共21个行业。增长的行业有非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共14个行业,比今年第一季度增加1个行业,比第二季度少一个行业,完成产值23.86亿元,同比增长85.52%,比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分别加快1.22和4.34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上升22.84个百分点;减产的行业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皮革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7个行业,与今年第一季度持平,比第二季度多一个行业,完成产值31.39亿元,同比下降11.04%,比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分别加快16.63和4.71个百分点,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下降了8.09个百分点。上述21大行业企业共同作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前3季度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4.75%。

4、新增企业是增长的新生力量。

9月底止,苍梧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07亿元,净增产值1.93亿元,同比增长13.43倍,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个百分点。

(三)工业投资不断增大,确保持续增长。两年来,工业投资高速增长,为工业发展后劲奠定基础,确保了工业经济可持续增长。2008年,工业投资总额达10.75亿元,同比增长33.31%,其中:工业更新改造投资总额为2.97亿元;2009年1-9月,工业投资额为19.34亿元,同比增长97.87%,其中:工业更新改造投资总额为11.82亿元,同比增长3.5倍。

二、全县工业发展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运行质量不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产生的停产、半停产或开工不足和价格下跌影响,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至9月份利润比去年减少0.79亿元,加上工业增速有80%左右是因按可比价计算产生的技术性增长。因此,工业运行质量不高,对税收增长贡献不大。

(二)投资收益需有时。投资虽增长迅猛,但因以重大项目为代表的许多项目都处在征地拆迁或刚刚开工阶段,投资拉动生产和消费的明显作用尚需时日,财政贡献更需较长时间。

(三)全面恢复有待时日。9月底止,虽然工业园区有苍梧品亨电子有限公司、梧州华中塑料彩印厂、苍梧县桂隆食品有限公司、梧州市旺海建筑制品有限公司投产,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和节能减排政策影响的企业不少。(1)停产。广西风华磁件有限公司(已转让)、苍梧县华雄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多特科技(苍梧)有限公司、苍梧宁昊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出售)、苍梧有色金属冶炼厂(技改)。(2)破产和关闭。苍梧县水泥厂、苍梧顺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3)减产。苍梧顺风钛白粉有限公司、梧州日成林化有限公司、苍梧县坚兴有限公司、苍梧铜鼓矿厂。(4)半停产。苍梧县磊鑫矿业有限公司、梧州昌梧皮革有限公司。(5)延缓投产。梧州市凯粤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梧州元华密封科技有限公司、梧州永杏药业有限公司。(5)放弃投资。苍梧县建材生产项目、苍梧县建邦玩具礼品生产、苍梧县多特电子材料生产、苍梧县顺鑫五金拆解深加工、苍梧县新月五金拆解深加工、苍梧县欣坤五金拆解深加工、苍梧县麦沃利五金拆解深加工。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困扰着“打造工业苍梧”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

(四)园区整合存在困难过程。工业园区和社学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整合,需要人力、物力投入,工业企业的迁移需要几年时间,将对迁移工业企业正常生产产生影响,也制约全县工业总量的增大。

(五)其他镇工业基础薄弱。县城以外的镇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对发展镇级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制约作用十分明显。

三、工业发展目标和思路

全县目前已具明显优势,即1、区位优势:苍梧地处两广交界,是广西东出口、广东西进门,依托不可多得的重要交通枢纽的优势,把中国最发达经济区之一的珠三角和风生水起的北部湾像纽带一样使之紧紧相连,处在3小时经济圈的中心、两个重要经济区的洼地;2、交通枢纽:在公路方面,全县正处在广州至南宁、广州至桂林的中心交汇点上,南梧、桂梧、贵梧、广梧高速公路在县城交汇,四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后,以苍梧县城为中心,东接珠三角、西连北部湾,北通大中原;在铁路方面,洛湛铁路,且货站在龙圩四合村,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已开工,且客货站设县城,这两条铁路建成后,贯通东西、直达中原;在水路方面,河西码头搬迁到县城所建的梧州新港,即将建成,共设3个千吨泊位(兼顾二千吨的船泊停泊),同时,西江船道整治也在紧张进行,航道经一期整治升级后,全年通航千吨级船泊且可直达粤港澳,二期整治后提高至三千吨级,西江昔日黄金水道之繁华可再现。加之梧州机场正常营运,正是“陆海空”兼备,东(广东)西(广西)中(中原)可得,苍梧县城所在地成为梧州周边市、县(包括桂粤)不可比拟的重要交通枢纽;3、园区优势:工业园区、再生加工园区已具一定的规模,都是全区A类工业园区,园区效应不断增强;4、工业基础:08年工业总产值达86.8亿元,工业化率为2.42,全国工业行业分类为39个,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已分布21大行业,为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基于以上的优势,全县工业的发展,要树立以园区工业(工业园区、再生工业加工区、社学工业园区)为主,推动镇级发展为铺,突出打造支柱产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产业、有色金属矿采选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业、电力能源供应产业、电气及器材制造和通用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产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思路。

根据全县现有工业企业发展状况以及2010年新增投产企业情况,预测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超11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40亿元。

四、加快全县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工业化就是做好“一建二大三接四保五促”。一建就是建设好我区县级独有的两个A类工业园区、社学工业园区和重点产业园区,全面整合工业资源,上下拓展,左右延伸,产业招商,以形成产业集群,加速建成新兴工业基地。二大就是依靠本地资源、整合现有工业资源、加大技改力度和目标产业招商,做大做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能源供应业,电气及器材制造和通用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六大支柱产业,打牢财税收入最重要基础。三接就是持续整治投资软环境,减轻企业负担,继续执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部门配合,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主动迎接东部产业转移,稳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四保就是衔接好中央、自治区各项扶持中小工业企业政策,保护好全县现有工业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正常运行。五促就是主动整合“一建二大三接四保”的叠加作用,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大量用工岗位,稳定现有务工者,解决外出务工者回流和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就业人员有较大增长。

(二)力保已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正常运行,力促可能投产企业尽快投产,力求纳税大户不断增加。

受国际金融危机、节能减排政策、增值税转型改革共同作用,全县影响最大的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直接表现为企业的关闭、停产、半停产、延缓投产、放弃投资、财税的大幅度下降。因此,一是突出不断抓好工业六大支柱产业的不断壮大,促其向产业集群方向健康发展。二是保正常运行企业正常运行,改善内部管理,努力提高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努力帮助半停产或减产企业尽快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四是对停产企业,职能部门要深入企业调研,帮助其恢复生产;五是政府职能部门尽快帮助理顺银企关系,加快对接进程,加大信贷投放,缓解融资压力,防止错过搭上末班车机会。六是对年内可以投产的企业或通过努力可以投产的企业,要加强服务和沟通,切实解决实际中存在的困难,尽快促其投产;七是摸清全县可以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状况,帮助和扶持其利用国际金融危机重新洗牌的契机,既促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又实行依帐征税,以扩大依帐征税面,缩小定额征税面。八是加强企业监管和分析判断,既要依法依规保护,扶持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又要防止借国际金融危机、节能减排、增值税转型改革之机,偷税、漏税、逃税以及产生腐败行为。通过以上措施,平衡工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的发展、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与财税收入之间的三者关系。

(三)统筹规划工业园区布局,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充分发挥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作用。

1、着力做好园区的科学规划。立足本地资源、区位优势,进一步做好园区和项目的规划布局,切实加强园区的改造和整合力度,在提升园区城市化功能的同时,结合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发展趋势,对园区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培育产业特色,形成产业聚集、规模效应,进而形成产业优势。

2、切实加强园区软硬环境的建设。参照国内外先进的通行做法,采用市场化、多元化资本运营模式,参与园区建设。改变单纯依靠财政投入建设园区的现状,建立健全投融资服务体系,拓宽园区建设投融资渠道,多方式、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家资本、民间资本和其他资本等社会资金,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聚集力。同时,建立灵活有效的园区管理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着力建立长效服务机制。

3、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改进招商方式,创新招商方法。一是做好定向招商。精心包装项目,搞好项目的市场分析和预测,为客商提供可供决策的依据,提高招商质量;注重研究客商的心理和生活习惯,赢得对方信任,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和水平。二是注重产业招商。特别要做好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承接准备,依托商业行会,整体招商。做好做活医药、有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的延伸扩展,以较低的产业配套成本吸引投资。三是构建“以商引商”平台。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亲商、安商、富商、扶商,以商引商到当地创业、兴业。

4、着力解决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搭建有效投融资平台。政府、社会、银行、企业多方面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努力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老大难问题。二是建立项目、人才储备基地。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园区和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园区人才、项目储备基地。理顺企业用工和学校代培的渠道,确保产业工人的供求对接。

5、明确产业选择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业选择要适应广西“十一五”规划的重点行业和国家对广西区域产业布局的定位,招商引资选择的重点行业有黑色、有色、食品、电力、化工、建材(水泥)、机械、电子仪器、林浆纸、医药、茧丝绸等产业,应围绕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及其上下游产业来招商引资,扩展、延长、完善产业链。产业的选择要有利于培育品牌提升质量,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提高资金实际到位率、提高招商的成功率,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四)大力发展镇级工业经济。2009年9月止,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分布在龙圩(50家)、大坡(4家)、新地(3家)、六堡(1家)(分布在各镇但属区、市、县管的不列入当地镇属),其他各镇都是空白,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有55%以上分布在龙圩镇。根据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分布现状,应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镇级工业经济,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促进镇级工业经济平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全县城乡一体化、城镇化进程推进步伐。

来源: 广西统计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6号    邮编:401121    电话:023-67575000

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12325    易地扶贫搬迁咨询电话:023-67575148    虚拟货币“挖矿”投诉举报电话:023-67575292

渝ICP备08000498号-10    网站识别码:5000000043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