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部门动态

武隆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日期: 2010-12-30
字体:

过去五年,是我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惠利最多的五年。“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移民、重庆直辖十周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等历史机遇,围绕民生和发展主题,积极应对百年不遇特大高温旱灾、特大冰雪灾害、铁矿鸡尾山“6.5”特大自然灾害及国际金融危机,大力弘扬“敢想敢干、实干快干”的武隆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十一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经济发展类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初步预计,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亿元,增长21.6%,“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6.2﹪,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超出预期目标12亿元,年均增速超出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是2005年的2.4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20850元,增长21.3%,“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5.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超出预期目标3450元,年均增速超出预期目标0.9个百分点;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2005年的2.4倍。
地方财政收入:2010年预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6亿元,增长35.1%,“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33.4%,地方财政收入绝对值超出预期目标3.4亿元,增速超出预期目标18.4个百分点;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是2005年的4.2倍。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2010年预计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911.4元,增长35.1%,“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33.4%,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绝对值超出预期目标984元,年均增速超出预期目标18个百分点;2010年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是2005年的4.2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亿元,增长21.5%,“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值超出预期目标1.6亿元,年均增速超出预期目标3.7个百分点;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05年的2.4倍。
接待游客:2010年预计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增长112.8%,“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55.3%,超出预期目标37.3个百分点;2010年接待游客人次是2005年的9.1倍。
国内旅游收入:2010年预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0亿元,增长116.5%,“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55.4%,超出预期目标37.4个百分点;2010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是2005年的44.6倍。
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增长26.9%,“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9.7%,累计完成314.1亿元,超出预期目标134.1亿元;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2005年的3.5倍。
(二)结构调整目标
一产业增加值:2010年预计一产业增加值10.1亿元,增长7%,“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4.5%;一产业增加值总量超出预期目标0.4亿元,年均增速低于预期目标2.5个百分点;2010年一产业增加值是2005年的1.5倍。
二产业增加值:2010年预计实现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6.1亿元,增长34%,“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9.4%;二产业增加值总量低于预期目标7.7亿元,年均增速低于预期目标2.1个百分点。2010年二产业增加值较2005年翻了一番。
工业增加值:2010年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5.1亿元,增长40.7%,“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9%,工业增加值总量低于预期目标13.7亿元,年均增速低于预期目标13.5个百分点;2010年工业增加值是2005年的1.9倍。
三产业增加值:2010年预计实现三产业增加值35.8亿元,增长21.2%,“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9.6%,三产业增加值总量超出预期目标19.3亿元,年均增速超出预期目标9.6个百分点;2010年三产业增加值是2005年的3.5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3.1:42.7:34.2调整为2010年的14.0:36.3:49.7。
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预计2010年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86%,“十一五”期间累计提升9.1个百分点,超出预期目标2.2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预计2010年城镇化率33%,较2005年累计提高7.4个百分点,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三)可持续发展目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201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1.1吨标煤,下降4.5﹪,“十一五”期间累计下降20个百分点,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预计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626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302吨,分别下降0.53%、0.16%。
森林覆盖率:预计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42﹪,“十一五”期间累计提升8.4个百分点,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率:2009年污水处理率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91.6%和96.3%,预计2010年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预计“十一五”期间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超出“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4.46平方公里。
可持续发展其他指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表水质达标率为100%,县城环境空气质量满足II级天数的比例达到100%,高出“十一五”规划目标5.0个百分点。
(四)人本发展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0元,增长12%,“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超出预期目标2600元,年均增速超出预期目标4.2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增长20%,“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值超出预期目标900元,年均增速超出预期目标4.9个百分点。
(五)社会发展目标
2009年底全县总人口41.08万人,常住人口34.5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6‰,控制在5.0‰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人数14535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被列入全市试点县,参保13822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13813人,参合率达到90.1%,全年高考上率线达79.8%,预计2010年新增城镇就业2600人,“十一五”期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0396人,超出预期目标2896人;预计2010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2000个,“十一五”期间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9387个,超出预期目标34387个;城镇登记失业率4.1﹪,控制在4.5%以内。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已全部完成,累计搬迁5131人。
二、主要任务工作落实情况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的五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22.61万亩,规模经营面积达9.67万亩,规模经营集中度达22.62%,五年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土5.85万亩。五年累计建造农村沼气池达33320口,累计推广主要农机具3500余台套。全县26个乡镇均已实现畅通,畅通率达100%,村道已建成2175.1公里,目前全县187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通达。特色农业产业迅速发展。201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0.2万亩,产量52.4万吨,比2006年净增40.1万吨,实现产值6.7亿元,已建成了双河乡万亩高山蔬菜基地和黄莺乡等10个千亩示范基地。生猪出栏70万头,实现畜牧业增加值5.6亿元;烤烟移栽面积6.4万亩,收购烟叶16.4万担,实现产值1.1亿元,新改建茶园5000亩,茶叶产品通过有机认证,茶叶产量200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围绕贫困村信息扶贫工程和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建设,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社会稳定,人民安定,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工业经济不断优化,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的五年。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紧紧围绕资源优势,我县能源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水电人均装机1.1Kw,西南地区首个风电项目,装机5万Kw的四眼坪风电场55台机组已并网发电,装机60万Kw的乌江银盘电站快速推进,预计年底实现首台机组发电。装机40万Kw的乌江白马航电枢纽项目工程可研编制及专项报告正在编制中,附属工程及专题工程已开工建设。装机12万kw的浩口电站年底前开工建设。待上述电站建成后,我县将成为全市的清洁能源基地。工业园区入驻企业不断增加。五年来武隆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现已形成以白马工业园区为中心,长坝、平桥、鸭江、凤来四个组团为依托的总体规划,目前,市园区已核准园区控制范围近期规划11.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不断增加,投资近10亿元的江苏罡阳公司建成并试车投产,灵烽纸业已于9月底试车运行,安徽马鞍山鼎泰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武隆投资建设钢丝、钢绞等四个项目,9月1日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是直辖以来我县成功引进的单体投资最大、市场前景最好、拉动效应最强的工业投资项目,也是我县成功引进的第一个国内上市公司的投资项目。截至目前,入园企业已达15户,一座新兴的特色工业城市正逐渐发展壮大。
旅游实现跨越发展。过去的五年,是我县旅游“二次创业”实现全面提升的五年,是牢牢扭住“做大游客总量”实现飞跃的五年,为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打下坚实的基础的五年。品牌打造取得突破,武隆喀斯特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为目前全国第六个、重庆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围绕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加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研究,挂牌成立了重庆喀斯特研究院。积极谋划旅游体制改革,组建了“重庆武隆喀斯特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完成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组回购工作,全县旅游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蓝图宏伟、势头强劲、前景喜人。目前正在全面攻坚5A级旅游区创建,促进旅游接待上档升级。旅游宣传营销成效显著。通过各种媒体投放广告,成功举办了仙女山国际露营音乐节、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中央电视台走进魅力武隆、芙蓉江龙舟赛等节庆活动展示武隆,组建16个旅游营销集团分赴全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宣传营销,从2010年全县游客接待量分析,市外团队游客占全县团队游客的比例近50%。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强了从业人员培训,完成导游人员年审培训,开展了景区从业人员、星级饭店从业人员培训,促进了武隆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五年,更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五年。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到2010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3544公里,比2006年末净增86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417公里,2009年10月渝湘高速公路武隆段建成通车,县际公路武务路武隆段建成通车,武隆区位条件发生历史性改变。完成了武仙路、巷双路、江口至芙蓉洞等旅游公路建设提速提档,江后公路、南涪铁路和南涪高速公路武隆段正开工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县交通环境,建成之后将使我县正式融入外环时代。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提速,年底将实现100%的乡镇通畅和100%的行政村通达的“双百”目标。 城市建设不断加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县城中心区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4.8公里增加到到5.63平方公里,仙女山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7.96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由9.37万人增至10.28万人逐步形成了以县城、仙女山新区和白马工业园区为中心、沿江沿线城镇为节点、其他小集镇为集点,各级城镇有机结合、结构完善、规模适度的点轴式放射状城镇体系。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建成了县城体育馆和火车站站前广场;南岸堤防及滨江路竣工投入使用; 200套廉租房和中堆坝拆迁安置房主体工程竣工,县城面貌有了极大的改观。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五年来,全县以培育“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为出发点,以实施“双十百千”工程为契机,5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商贸流通硕果累累。商贸流通飞速发展。2010年,我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亿元,全年进出口额完成1947万美元,同比增长586%。我县围绕自身特色打造了专业特色街。以芙蓉中路为商贸中心,深度打造了芙蓉西路美食娱乐一条街、芙蓉东路建工建材一条街、建设中路精品百货一条街、建设东路五金交电及汽摩配市场一条街等四条专业特色街。培育了旅游及特色商贸镇。大力发展仙女山、江口、白马、鸭江、羊角等镇的旅游及特色商贸,兴建一批集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特色商贸服务区。大力引进重客隆、重百、永辉等多家大型超市入驻。全县销售家电、汽摩产品37929台(辆),销售金额11879万元,兑付财政补贴资金1397万元。其中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0074台件,销售金额6023万元,兑付补贴贴金额774万元。销售汽摩产品7855辆,销售金额5856万元,兑付补贴623万元。已累计规划完成万元增收林家乐450家,进出口额完成1946.53万美元,实现有进出口业绩的公司5家。
社会民生不断改善。过去的五年是政府不断加大对民生投入力度,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的五年。全面加强社会保障。五年来,累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13813人,参合率达到90.1%,征收医保费627.6万元。城镇居民参加医保23953人, 征收医疗保险费98万元。累计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7167人, 征收医疗保险费1613万元。继续深入实施社会保障工程,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100%按时足额发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010年有1479名普高学生参加高考,上重点本科101人,首次突破百人大创历史新高,比2009年翻一番。投资6256万元的第二实验小学竣工使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完成投资4687.1万元。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武隆中学等7所学校成功创建为2009年度“平安校园”。11所学校正在积极创建2010年度“平安校园”。各类学生资助体系和留守儿童管理体系正进一步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入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卫生事业日新月异。目前已建成医院4所、乡镇卫生院26个、村卫生室162个、生殖健康中心7个。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7.8万份,实施免疫规划11.8万人次,完成了全县39814名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12万针次。完成了全县2.4万名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