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部门动态

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动态信息(18)

日期: 2010-10-28
字体:

(2010年10月1—15日)

一、“两翼”农户万元增收
扶持“两翼”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在2010年至2012年的三年间,我市将投入2100亿元资金扶持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地区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其中财政专项资金100亿元,引导各类资金投入1000亿元,专项贴息贷款1000亿元,补助每个贫困村10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补助每个贫困户2000元用于生产周转,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今年力争使80%的贫困户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2012年使“两翼”地区95%的农户每户增收1万元以上。
二、户籍制度改革
我市“农转城”人数突破35万。截止 10 月 16 日,全市共办理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 358800人,整户转移 70808 户,完成全年工作目标的 23.92%。。就三级城镇群分布而言,转入主城九区的共有68699人,占19.15%;转入远郊31个区县城的94889人,占26.45%;转入乡镇的195212万余人,占54.40%。从“一圈”和“两翼”来看,转入“一圈”地区227880人,占63.50%;转入渝东北地区68083万余人,占18.98%;转入渝东南地区62837万余人,占17.52%。
三、劳务经济
我市驻外劳务机构增至25个覆盖农民工近350万人。为了更好为外出农民工提供民政救济、困难帮扶等服务,我市近日对驻外劳务机构进行调整,办事机构数量由过去的20个增加到25个,服务领域新增广西、贵州、山东和辽宁4省区,覆盖农民工数量接近350万。此次调整,撤销了惠州、苏州办事处,新增沈阳、威海、宁波、南京、贵阳、福州、义乌等办事处,并调整了市劳务办驻珠海、昆明、厦门办事处的依托机构。调整主要根据农民工数量变化和驻外办的维权成效来进行,调整后重庆籍农民工扎堆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领域大都有两个以上的办事处,其中拥有160万左右重庆籍农民工的广东省,劳务办数量达到5个之多。我市驻外劳务机构自去年8月挂牌以来,已受理农民工来电来访2329次,协助追讨农民工工资9455万元。
四、公共服务
我市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免费培训计划启动。近日,由团市委、市校外联、市财政局联合实施的重庆市青少年活动场所留守儿童免费培训计划正式启动,全市5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将获得免费培训。每年将向全市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发放1万张免费培训卡,获得培训卡的农村留守儿童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根据就近就便的原则,免费到全市40个青少年活动场所参加书法、舞蹈等各类培训,每名留守儿童免费培训不低于25个学时。此外,各个青少年活动场所根据实际情况将在乡镇中小学文化活动室建立“流动少年宫”,采取将免费培训送下乡的形式,每年为4万名出行不便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免费培训。
五、区县改革
南岸区五项措施打造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一是鸡冠石镇盘龙工业园区入选全市第二批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并开展园区“七通一平”。二是提供就业资金扶持、税费减免、厂房补贴、小额贷款、行政审批代理等10余种鼓励扶持政策,优先对园区农民工创业企业开展社保补贴、岗位补贴50余万元。三是加强对10000余名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四是评选“优秀企业家”、“返乡创业之星”,给予5000—20000元的现金奖励。五是完善建立以汽摩配套、电器配套、重型机械等为主体的农民工创业基地。吸引入驻企业225户,就业人数达1.1万人,其中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达90户,吸纳农民工7000人。
合川区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一是明确目标。2010—2011年,全区重点推进9.55万农村居民转移为城镇居民,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28.77%;2012—2020年,力争解决35.1万农村居民转移为城镇居民,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基本达到60%。二是户籍保障方面。进一步放开城区3个街道、全面放开其余镇街落户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镇居民。三是土地保障方面。在钱塘镇大柱村等地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工作;在草街创业园区、城北拓展区等实施整村整社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建设集中居住小区试点,鼓励城镇建设规划区内的农民退出宅基地、承包地转为城镇居民,并享受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四是住房保障方面。总投资1.7亿元的19个廉住房建设项目年内全部投入使用,将为低收入人群提供20.4万平方米、4000套廉租住房,切实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及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五是医疗保障方面。将具有本区户籍的农村居民和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镇居民均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六是就业保障方面。引进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近8000个工作岗位。同时,该区作为中国西部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区,首期项目完成后,将为数万人创造就业机会。
奉节县大力实施规模化经营。一是促进土地流转。严格遵循“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包、转让、互换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23.36万亩,占承包面积的26.98%,比去年底新增加2.76万亩,增长13.4%。二是力推标准化生产。依托重庆医科大学等科研成果和“国家星火计划”优势中药材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推广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技术,新增标准化种植10万亩,重点药材和大宗药材良种普及率98%,无公害栽培技术应用率80%,产量9万吨,被命名为“全国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全市优质中药材百万工程重点县”。三是实施品牌化营销。重点培育种养品牌,培育新品种19个,重点培育72—1脐橙、新奉士脐橙、夔州真茗、香山贡茶等国家级名优农产品品种3个、品牌5个,绿色农产品1个,市级优质农产品2个,国家和市级农产品生产基地7个。截至目前,签订单121宗,总额2.35亿元,6万农户将直接受益。
巴南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是廉租住房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王朝温泉花园249套廉租住房已于8月初交房;亲和佳苑116套廉租住房已于8月份竣工验收;昌福盛景郦城510套廉租住房已进入室内装饰阶段,预计12月底前可完工;曦圆理工佳苑144套廉租住房主体正在进行内外抹灰施工,预计2011年4月可竣工验收;花溪民主新村2555套廉租住房一期工程(涉及1300套,58500平方米)于6月29日举行了开工仪式,目前正在进行土石方施工。二是对3579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了廉租住房保障。三是积极配合市国土房管局开展了公租房建设选址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