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20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梁华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区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204号)收悉。经与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金融监管局、人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保监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民营经济是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近年来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23年一季度,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033.17亿元,占GDP比重58.2%。
一、积极寻找民企降本减负新路径
(一)用好助企纾困“连环招”,为民企发展添动力。2022年,面对各项经济指标出现下滑的情况,全面对接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接续政策措施,聚焦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针对性出台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惠及市场主体658万户(次)、减负超1500亿元。2023年以来,在抓好《稳经济政策包》各项政策落实的同时,出台《重庆市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政策措施》,着力提振企业信心。
(二)打好减负清欠“组合拳”,为民企发展提效力。制定第十批减负目录清单等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累计惠及140余万户次市场主体。组织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清偿金额5.46亿元。统筹保障电力、电煤、燃(油)气等能源要素,有效应对2856万千瓦历史最大电力负荷需求和457万千瓦历史最大电力负荷缺口,做到工业用气增供稳价,累计为企业降本近9亿元。优化水运物流组织模式,开行长江黄金水道“沪渝直达快线”,水运物流时效提升40%。
(三)下好节约集约“关键棋”,为民企发展降成本。印发《关于加强规划和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若干配套措施的通知》,坚持规划管控和土地使用标准,加强工业用地投资准入、项目用地规模审查,引导企业合理拿地。创新土地管理模式,实施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推行工业用地以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新型方式供应,引导企业节约用地,降低用地成本。从设置过渡期、地价政策、土地用途转换等方面,支持企业利用自有存量房产转型发展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土地复合利用,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各区县局对建筑项目供后审批实施专人服务,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为民营企业提供贴心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从供需两端发力,充分发挥政策红利春雨润苗的作用,积极探索民企降本减负新路径,通过政策惠企、科技提质、数字赋能,助力民营企业轻装上阵、降本增效。
二、着力破解民企融资难问题
(一)创新金融信贷产品,扩宽民企贷款渠道。鼓励融资担保机构开展产品业务创新,支持民营企业运用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机动车等动产以及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权利进行融资担保,2022年各担保公司推出“政采保”、“渝融农信”、“专精特新”、“易贷保”等实体企业专属担保产品,新增担保贷款77.41亿元,在保余额343.12亿元。在全国率先启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累计为超1万家(次)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77.13亿元。深入推进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帮助1000余家企业获得预授信近15亿元。
(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升融资获得感。联合出台《重庆市金融支持稳住经济大盘若干措施》等政策举措,完善银行内部考核体制,加强存贷款工作推进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产品的投放。启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采取统一登记、信息共享、分类评估、多维增信等举措,通过担保增信等方式降低企业获贷门槛。2022年,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分别增长20.8%、23.6%,高于全市贷款增速14.2、17个百分点,运用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改造、交通物流、低碳转型等领域专项货币政策工具提供贷款支持374.5亿元。
(三)搭建融资服务平台,提速获贷便利度。通过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手段,开发“信易贷·渝惠融”“渝企金融”“渝快融”“长江渝融通”等公益性融资服务平台,在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架起“服务立交桥”,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直达性和便捷性。持续优化“渝企金服”平台功能,突出抓好应急转贷,帮助1000多家企业完成转贷近1400笔110亿元,帮助企业节约成本3.5亿元。采取政、银、担合作模式,创新推出“商业价值保”融资产品,意向担保企业1170家16亿元。
(四)金融服务助企纾困,提高企业满意率。开展重庆市“1+5+N金融服务港湾行动”,全市已建成金融服务港湾369个,为140个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服务。组建“金融服务专家团”,累计走访民营企业5278家次、对接商协会704家,开展沙龙推介等各类活动254场,共计向9042户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表内外融资金额合计386.44亿元。科创板及3个区县上市破“零”,IPO及再融资316亿元、增长79%,上市企业总数达90家,融资担保机构为本地企业发债提供增信超过40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完善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考核机制,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覆盖面,降低民营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激发融资担保机构内生动力,健全融资担保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着力破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开展政府服务民企标准化体系建设
(一)对标完善市场基础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畅通市场准入隐性壁垒投诉反馈渠道,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制定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以及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均将公平竞争作为合法性审核的前置程序,坚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聚焦原料料等垄断问题多发领域,严格依法查处不公平高价、拒绝交易、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行为;聚焦公用事业(供水、供气、供热、供电)等自然垄断领域,重点整治限定交易、搭售、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行为,2022年立案查处市场垄断案件6件。加强出台政策措施清理评估,先后2次共计清理2.4万余件,修订废止167件,纠正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文件110件。
(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效率。全面对标世行评价标准,等高对接北京、上海、广州最新经验做法,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最大限度压减企业办事环节、材料、时间、费用。伴随营商环境优化政策的落地实施,企业办事便利度得到大幅提升,上线开办企业“一网通”和“E企办”小程序,办理时间不超过2小时,低压小微企业接电平均时间由31天压减至4.3天。推动17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市“同事同标”、60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渝通办”。建立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快审快办等服务机制,推行上门办、预约办、延时办、全程帮代办、邮寄办等特色服务,各级政务服务专员为企业开展“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获取政策、办理事项。
(三)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支持民企健康发展。将“民营经济发展成效”纳入年度区县(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并结合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实际,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成效考核指标。同时,开展区县营商环境评价,将市场主体感受和满意度作为衡量营商环境水平的重要依据,涉及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问卷调查在营商环境考核总分值中权重约占六成。规范亲清政商关系行为,起草重庆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行为清单,完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助企服务机制,帮助民营企业实实在在解难题、办实事。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进政府服务民企标准化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渝快办”平台,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和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重点查处滥用行政权力妨碍商品自由流通、限定或者变相限定交易等垄断涨价行为,开展全市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示范创建活动。
四、扎实抓好涉企政策落地
(一)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着力推进“应知尽知”。连续召开新闻发布会,对《重庆市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政策措施》等进行专项政策解读。动态梳理发布三版《稳经济政策包》,逐条注明执行期限、咨询部门及电话等,在“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公开发布。相关政策发布实施以来,多形式拓宽宣传渠道,组织动员各区县、各单位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纸媒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多管齐下”广泛宣传。
(二)强化政策跟踪调度,着力推进“应享尽享”。及时贯彻落实国家新出台政策、紧密衔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系统评估去年系列政策落地效果、充分听取各类市场主体意见,推动出台《重庆市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民营企业问题交办制度、政法系统服务民营经济联席会议制度、民营企业政策落实监测体系等制度,分行业领域召开行业协会商会座谈会,听取市场主体的反映和诉求。
(三)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助推民营经济发展。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我市将原来分散切块的民营经济发展专项、小微企业发展专项整合为市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采用项目申报的方式,聚焦企业成长、融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等重点环节加大支持力度,并设立民营经济发展成效奖励,分档对2022年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较好的区县实施激励,鼓励引导各区县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我市通过工业、商务、科技、人才等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研发创新、人才引进等,如2022年,通过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安排忠县2070万元,支持“培南类原料药”“磷酸铁锂数字化车间”“粮食加工仓储”等项目建设。总的来看,在产业发展领域,项目申报制相较于“切块安排法”,更有利于统筹财力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让市场主体“能看懂、好操作”的原则,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材料、缩短审批时限,努力推动惠企政策资金“免申即享”“直达快享”,让政府工作人员成为企业的“娘家人”、解决问题的“店小二”。继续指导区县做好项目培育,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支持,充分享受各项政策红利。
五、增强企业信心弘扬企业家精神
(一)加大形势政策宣传,提升民企发展信心。强化矩阵式、立体化传播,协调中央媒体、统筹市属媒体、指导区县媒体、发动网络媒体、联动商业媒体,及时传递党中央国务院的大政方针、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署,及时发布对民营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和政策解读,着力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同时,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组织媒体开展相关评论和报道,为民营经济鼓与呼,积极为民营企业出谋划策,帮助企业强信心。
(二)支持企业改革创新,增加民企发展活力。出台《关于支持区县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市区科技协作,着力打造“一区一平台”“一区一特色”。设立市级引导区县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区县科技创新工作,推动区县加大培育民营科技企业等优质创新主体、促进区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兑现该专项资金近1亿元。启动实施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鼓励民营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截至2023年3月底,全市累计培育入库民营科技型企业达到44270家,占全市科技型企业比重99.6%。
(三)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树立民企发展典型。组织各区县申报民营经济联系点城市,推荐我市优秀民营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典型案例、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经验做法,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宣传推介。开展全市“双优评选”“十大渝商”等活动,推荐参评“富民兴渝贡献奖”等活动,累计表彰民营企业228户、民营企业家158名。举办工商联主体培训班,与主流媒体合作打造“报刊网号”多维宣传平台,广泛宣传我市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先进典型,强化信心引领、发展引领和责任引领。
下一步,我们将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服务”,搭建政企沟通机制,打造渝商综合服务平台体系,增强企业信心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展现应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此答复函已经我委左永祥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4月27日
联 系 人:潘明莹
联系电话:67575020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