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 建议公开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414号建议的复函

日期: 2021-06-24
字体:

杨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高度关注我市城市竞争力的建议》(第0414号)收悉。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市市场监管局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城市经济竞争力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石,衡量着城市发展的实力,较高的城市竞争力,表明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空间和经济发展活力,一直以来我们都密切关注。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9%,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全市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升,但相较于北京、上海等其他先进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

主城都市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中的一核,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地位至关重要。提升城市竞争力,关键是要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做大做强主城都市区,有利于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更好地发挥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极核作用,更好带动“两群”加快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去年5月召开的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对推进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正在积极抓好落实。

您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对推动重庆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很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结合推进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考虑:

一、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实施“强核提能级、扩容提品质”,梯次推动主城新区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和同城化发展,全面提升核心带动功能。一是增强中心城区高端要素集聚集成能力。推动中心城区加快集聚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国际交往等高端功能,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做靓长嘉汇、广阳岛、科学城、枢纽港、智慧园、艺术湾等6大城市功能新名片,引领带动中部历史母城、东部生态之城、西部科学之城、南部人文之城、北部智慧之城发展,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二是推动主城新区扩容提质。统筹抓好长寿、江津、璧山、南川四个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涪陵、合川、永川、綦江—万盛四个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和大足、铜梁、潼南、荣昌四个桥头堡城市发展,提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深化城乡融合改革试验,加快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打造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进“照后减证”,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探索建立企业强制退出机制。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发布“零跑腿”事项清单,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二是优化涉企公共服务。引导水电气讯等公用企事业单位为市场主体提供安全、便捷、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持续减环节、缩时间、提效率、降费用。三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易贷”平台和“信用重庆”功能,推动政务部门、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公共信用信息应用便利化。

三、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放开重点领域市场准入,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依法平等获取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畅通减税降费政策传导机制,持续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费用。支持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上云、上规、上市”。建立规范化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畅通民营企业反映问题和诉求的渠道。推动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救助补偿机制,缓解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困难。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推进部市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点,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比重。二是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提升“重庆英才”品牌影响力,面向全球引进世界级领军人才及团队,加大国家级人才培养、引进、推荐和选拔力度,加快集聚战略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三是实施产业人才攻坚专项行动,推出“一重点产业集群一人才政策”,集聚百万产业人才大军,提高人才队伍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匹配度。四是激励人才更好发挥作用。构建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优化“重庆英才服务卡”落地机制,提供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便利。

五、加快建设韧性城市。一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健全城市更新政策,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推进中心城区“瘦身健体”和区县城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为市民创造舒心悦心的居住环境。开展城市体检,科学有序调整城市规划。推动城市更新与生态恢复有机结合,实施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和岸线治理提升工程。二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化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大城智管,构建适应超大城市治理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健全“马路办公”长效机制,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三是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统筹产业园区、城市街区、景区景点建设,充分挖掘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建设产城景深度融合的现代城市。把巴渝优秀文化元素植入城市街区,提升建筑设计艺术品质,培育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和人文精神。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重庆”。四是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此答复函已经我委董建国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的意见,请您及时通过填写回执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4月19日        

邮政编码:401121

联系电话:67575064

联 系 人:黄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