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513号建议的复函
雷晓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渝东南地区民营企业脱危纾困的建议》(第0513号)收悉。经与市经济信息委、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一视同仁,积极推动渝东南民营企业发展成长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包括渝东南地区在内的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聚焦企业融资难、降低成本难、政策落地难、科技创新难、企业转型难等五大难题,针对渝东南民营企业实际困难,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实了一系列支持举措。2019年,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83户,实现规上企业总产值319.6亿元。
(一)强化政策支持
一是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出台《重庆市对标国际先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方案》,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登记财产等11个指标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着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制定《推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开展涉政府产权纠纷问题专项治理,切实解决渝东南地区一批涉及与政府纠纷的产权案件,加强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
二是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督促渝东南地区全面梳理依法设立的市场准入管理措施,全面清理清单之外违规设立的准入许可、违规制定的市场准入类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制定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以及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均将公平竞争作为合法性审核的前置程序,坚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三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梳理全市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清理办事要件和服务指南中的兜底性条款,形成标准统一、口径规范、内容完整的目录清单,做到“一看明白、一次告知”。构建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实现全覆盖,累计办理事项7200万件。打造“政策直通车”,在渝东南地区组织集中宣传讲解10场次,提供提高政策知晓度。
四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坚持把民营企业作为财政产业支出的重点领域,优化完善扶持政策,综合运用财政奖补、贷款贴息、转贷周转、基金投资等方式,持续加大对渝东南地区民营企业支持力度。2019年支持渝东南6个区县26个项目获得市工业和信息化资金补助1706万元,14个企业(品牌)入选重庆市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第一批)名单,加快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企业。
五是完善金融政策工具箱。出台《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具体措施》15条,压实金融服务民营企业责任。出台《关于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引导小额贷款公司降低贷款利率的通知》等文件,强化行业监管,多角度多领域支持渝东南地区民营企业企业发展。发起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民营企业纾困基金,全年累计投放资金超过31亿元。完善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周转资金管理办法,全年为2153家企业办理转贷申请2568笔,转贷总额169.6亿元。
(二)减轻企业负担
一是降低企业用能成本。2017年以来,通过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取消或者降低基金附加、落实降低增值税改革政策等一系列措施,6次累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0.1622元/千瓦时,2次累计降低大工业电价6.93分/千瓦时,电价结构进一步优化,每年减轻企业用电成本约60亿元。推动中石油从6月15日起下调直供工业用户和城燃企业非居民用气合同内天然气价格0.076元/立方,为企业减少成本约1.5亿元。落实中石油增供我市合同气量1.5亿立方,减小城市燃气经营企业气源采购成本约2.36亿元。疫情期间,落实阶段性降低企业水电气价格,累计帮助企业减负5.24亿元。
二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对重庆口岸收费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排查和整治,归并精简了部分收费项目。在各口岸现场、收费大厅、对外办公场所和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公示了收费目录清单,明确不得高于清单中的定价收取费用、清单之外的项目一律不得收费。积极争取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物流枢纽,推动企业物流成本降低,2019年9月我市获重庆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三是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坚决以政府的“舍”换取企业的“得”,要求渝东南6个区县不得自行对企业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不得采取任何增加小微企业实际缴费负担的做法,帮助企业轻装上阵。2019年全市减税380亿元,社保降费320亿元,受惠群体主要是中小微企业群体。
(三)优化服务举措
一是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的机制性、规范性要求。督促渝东南6个区县抓好政策执行,健全完善涉企政策全流程评估调整程序和政策执行监督机制。
二是提高政府诚信。开展政务诚信书面督查,全市38个区县(自治县)、50余家市级部门对标对表、全面自查,渝东南地区未发现“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开展区县城市信用监测,将政府履约情况纳入监测指标,倒逼区县政府带头讲诚信、守契约。
三是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持续开展非公经济人士接待日活动,共举办非公经济人士接待日50期。2019年市政府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共答复各类咨询1200多次,受理登记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32例。持续完善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和实绩考核体系,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趋势和问题分析研究通报。
四是加大民营企业服务力度。优化“渝快办”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推进947项高频事项“掌上可办”。推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设,让“群众满意不满意”由软指标变为硬落实,真正让企业成为改革的监督者、推动者、受益者。
二、精准施策,大力支持渝东南民营企业脱危纾困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着力优化服务,强化政策落地,破解发展瓶颈,加大支持渝东南民营企业脱危纾困力度,推动渝东南地区民营企业轻装上阵,推进渝东南地区民营经济质量和效率上台阶。
(一)深化研究提升政策针对性
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聚焦渝东南等地区民营企业具体困难,制订我市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优化政策设计,提升针对性、实效性。用好用实各项支持政策,发挥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作用,支持渝东南地区企业开展研发机构建设、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优化纾困基金的“市场化运作、政策性纾困”的运作机制,强化市级部门、区县政府、金融机构的统筹联动,指导并推动纾困基金加强与渝东南地区民营企业的对接。渝东南地区可做好本地区民营企业的项目储备,强化与市经济信息委、市金融监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联动。
(二)加大力度缓解企业融资难
引导渝东南地区银行机构持续推进“愉快融”、“渝企金服”、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等线上服务,实现融资需求、业务办理、政策落实一站式办理、一体化实施。建立民营、小微企业主体数据库,整合金融、税务、市场监管、社保、海关、司法等涉企业信息,加快实现与金融机构共享共用。针对渝东南地区民营企业信贷需求特点,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支持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利用公共信息为企业提供信用产品及服务。
(三)推进改革降低用能成本
进一步清理涉企收费,规范电力燃气等国有企业收费。全面落实现有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政策跟踪问效,确保渝东南地区民营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持续推动电力和油气体制改革,继续加大工业企业直供电、直供气改革力度,持续落实阶段性降低企业水电气价格,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依托市政府和中国石化战略合作机制,积极协调供气企业增加我市天然气合同气量,给予页岩气气源产地区县优惠气量。
(四)创新举措减轻物流负担
从实施开放通道高质量发展、实施物流枢纽网络化发展、实施多式联运高效能发展、实施物流数字智能化发展、创新物流用地管理模式5个方面开展工作,力争2020年底将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降低为14%。加快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进度,推动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同时,针对渝东南地区的物流现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帮助定制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切实降低物流成本。
(五)精准施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持续推动涉企政策落地落实,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适时开展渝东南地区政策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进一步优化政策。加强渝东南地区民营经济政策宣传力度,加大企业减负、奖补政策、招投标等信息公开力度,提升企业政策可获得性。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人才信息管理,推动系统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职称评定等规定。组织渝东南民营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品牌商标博览会等,探索建立地理标注展示体验平台,提升重庆品牌影响力。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此复函已经我委董建国主任审签。请拨冗填写回执并将您的宝贵意见建议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4月21日
邮政编码:401121
联系电话:67575020,13609474591
联 系 人:潘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