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 建议公开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14号建议的复函

日期: 2020-11-13
字体:

蒋发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建设的建议》(第0114号)收悉。经与市政府办公厅、市司法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市场监管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一是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11个指标专项工作小组,形成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抓、市级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二是市主要领导主持召开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市政府分管领导主持召开20余次调度会,市级部门间召开70余次协调会,推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办理破产、政府采购等11个专项指标等高对接、全面吸纳京沪穗等地优化提升举措,围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设定量化指标,研究出台总体优化方案10个、配套政策86个。三是督促指导各区县参照市级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模式,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组建工作专班,明确牵头部门,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步推进,确保各项市级改革措施在区县落地见效。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形成全市上下、社会各界同心协力优化改进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全面推动办事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压缩办事流程、时间、成本;对各部门、各区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实情况督察督办,推动解决各项优化提升举措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持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我市各部门聚焦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破除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群众办事创业的便利度、满意度和获得感。一是全面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关于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的通知》(发改体改〔2019〕1685号)文件中“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有关要求,我市成立了市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我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二是统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和“多证合一”改革。全面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企业名称自主选择等多项改革举措,共计调整5部地方性法规、取消6项证明事项,最大限度实现“照后减证”,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常态化企业开办进入“一站服务、一天办结、一链管理”快车道,全年核发“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200万多份。三是全面梳理行政事项清单。全面梳理全市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清理办事要件和服务指南中的兜底性条款,将事项办理情形最小颗粒化分解,形成标准统一、口径规范、内容完整的目录清单,做到“一看明白、一次告知”。目前,市、区县、乡镇三级共保留行政权力事项5655项、公共服务事项460项。四是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办事流程。建立全市投资项目基础信息库,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的办事流程、办事指南、约束性指标内化为程序逻辑,全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或备案基本实现就近服务、即办即结,即办即结率达98%以上。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工作要求,加快整合《重庆市产业投资准入工作手册》《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重庆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等地方市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建立市、区县、乡镇三级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动态调整机制,把基层迫切需要的“高频”事项放下去,对基层承接不住、运行不好的权力事项,完善监管措施或予以回收;加快推进电子签章改革进程,持续优化全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服务平台建设,做好辅助技术与改革进程的有效衔接,推动我市企业投资备案无纸化工作进程;开展变相审批和许可自查整改工作,坚决防止以备案、登记、行政确认、征求意见等为名,行审批和许可之实,消除审批和许可的“灰色地带”。

三、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推动构建信用奖惩体系

我市积极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推行“双随机”跨部门联合抽查,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开展重点领域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打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快建设“互联网+监管”系统。编制全市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及行政检查实施清单,入驻监管事项1993项(子项3382项),汇聚监管行为数据3076万条,健全公众投诉受理和督办机制,形成全市联网、全面对接、依法监管、多方联动的监管一张网。二是强化包容审慎监管。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新经济风险研判机制,对符合发展方向但出现了一些问题苗头、有潜在风险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落实分类处理、联动共治措施。三是完善政府部门“随机联查”制度。制定随机抽查细则、抽查事项清单和年度抽查计划,建设全市统一的抽查检查工作平台,发布任务47个,随机抽取检查市场主体20万户,检查并公示结果企业6万户,发现并处置问题1.9万余个,实现“全域推广、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四是健全信用监管机制。我市已建成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与国家平台、50余家市级部门、所有区县以及全市法人基础数据库、自然人基础数据库对接,归集了覆盖食品药品、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司法诉讼、志愿服务等各领域的2717项公共信用信息,累计信息量突破4.4亿条。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重庆社会信用条例》等立法进程,推动出台《重庆市联合奖惩对象名单管理办法》《重庆市联合奖惩事项清单(2020年版)》《重庆市联合奖惩措施清单(2020年版)》等文件,规范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四、优化整合办事流程,打通政务服务办事堵点

我市持续强化政务服务基础支撑,全面对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标准统一规范、内容深度融合。一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构建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实现全覆盖,累计办理事项7200万件;优化“渝快办”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推进947项高频事项“掌上可办”;建设“政策直通车”,打造政策“一站式”发布平台,提供“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的服务。二是完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梳理审批服务申请信息、申报材料,形成数据、材料共享目录清单,实行清单管理,清单之外不再要证明。三是推动制定《重庆市政务服务管理办法》,及时修订或清理废除不再适用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推进政务服务进入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轨道。四是推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设,让“群众满意不满意”由软指标变为硬落实,真正让企业和群众成为改革的监督者、推动者、受益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升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网上可办”转向“全程通办”,推动更多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推动出台容缺受理适用清单,支持更多领域试点容缺受理制,避免企业和群众来回跑、反复跑等问题;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等领域推广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告知承诺,支持区县开展告知承诺综合试点。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此复函已经我委郑向东主任审签。请拨冗填写回执并将您的宝贵意见建议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4月8日 


邮政编码:401121

联系电话:67512315  15870512268

联 系 人:王权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