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来原油、煤炭价格继续上涨而终端价格被管制,资源加工企业的亏损会继续扩大,供应紧张的状况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更现实的政策选择是逐步放开价格管制,而目前价格管制适度放松的条件也正在日趋成熟。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商品都已经形成了市场定价,但在资源定价机制改革方面,迟迟未获得有效进展。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快速上升,尤其是石油价格飙升。为了稳定物价水平、减轻经济增长压力,价格管制成为政府运用最为频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目前的高物价时期,对物价的适度干预是必要的,但物价管制的副作用巨大,经济社会成本极为高昂,因此,需要谨慎把握物价管制的时机与力度,积极推进资源价格市场化,谨防“临时价格干预”变为“长期价格管制”。目前价格管制适度放松的条件正在日趋成熟。
价格管制在特殊时期、特殊领域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在社会遭遇严重危机及市场失灵领域,价格管制仍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当市场规律无法发挥作用或者强制运用市场规律将严重违背社会公平准则时,价格管制就是最佳调节手段,它既可以弥补效率的缺失,也可以降低行为主体利益受损程度,并且它还具有达成目标时滞短的优势。价格管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维持特殊时期的经济社会稳定所实施的价格管制;二是因产品的特殊性质致使市场法则局部或完全失效所引起的价格管制,如外部性产品、公共品、垄断企业的产品等。
1.价格管制对缓解短期内通胀压力确实有所贡献。由于国内对能源价格的管制,成品油价格没有随着国际油价大幅上涨而同步上调,电力价格上涨也远远落后于PPI指数。国内粮食价格在国际粮价大幅飙升的背景下维持了稳定,使得CPI的涨幅受到控制,随着猪肉、蔬菜的供给增加,目前食品因素带动CPI开始有回落的迹象,这些都避免了短期通胀压力的进一步扩大。能源价格是推高PPI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影响CPI上涨,如果放开对能源价格的管制,中国的通胀形势将更加严峻。
2.有利于抑制垄断,维护消费者利益。目前国内资源领域垄断局面依然存在,不具备放开价格的最基本条件,成品油零售价格与千家万户民众利益息息相关,在目前成品油市场还处于寡头垄断局面、市场主体单一、竞争不充分的背景下,国家还必须对零售价格实行必要的管制。对国内能源价格的管制和补贴客观上有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我们前几年享受的高增长低通胀生活,就有油价管制之功。当然,同样对贫者与富者,对打工仔与老板,每个人从油价补贴中得到的实际好处并不相同,但利益均沾是无疑的。
3.为企业提供稳定经营的环境,增强其竞争力。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和市场之间形成的均衡关系都是建立在能源价格由政府管制的基础之上,企业进行生产也是基于这种前提条件,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自然由此决定。由于市场竞争条件下最终产品的价格刚性,企业在面临突然的成本波动时,无法将增加的成本传导到最终产品的价格上。这样,如果短期内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会有大批企业无法生存,从而造成大规模失业和社会的不稳定。我国又没有健全的能源期货市场,企业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利用各种工具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只能依靠政府的价格管制来维持企业的经营稳定。
4.可以平衡上下游行业的利益分配格局。过去在能源产业链上,所有环节都是国有企业,每一个部分的成本都在政府管控之下,这样就不会产生问题。但目前的能源市场上,部分环节特别是初级能源首先市场化,而最终能源的价格却没有放开,在目前能源价格不断上扬时期,能源体制使得初级能源供应商轻松获取暴利,而能源加工商则惨淡经营。要消除这种苦乐不均的现象,需要在能源加工商和初级能源供应商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这种机制必须建立在政府调控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价格完全放开。
目前价格管制适度放松的条件正在日趋成熟
未来较长时期,指望石油、煤炭等能源产品价格大幅回落基本不现实。能源价格屡创新高既有部分投机力量炒作因素,更在于供求基本面因素发挥作用。如果未来原油、煤炭价格继续上涨而终端价格被管制,资源加工企业的亏损会继续扩大,供应紧张的状况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更现实的政策选择是逐步放开价格管制,而目前价格管制适度放松的条件也正在日趋成熟。
1.政府更现实的政策选择是逐步放开价格管制
炼油企业和发电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如果没有政府扶持,长期巨幅亏损局面不可能无限期继续下去。政府扶持手段包括财政补贴和逐步放开价格管制,继续价格管制和财政补贴的负面影响非常大,长痛不如短痛,更现实的选择是逐步放开价格管制。从短期而言,可以有效抑制需求,缓解目前愈趋严重的供求矛盾,油价上涨对需求的抑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发达国家去年石油消耗下降数量创1983年以来最高水平,去年OECD成员国的石油日需求量下降了39万桶,随着汽油价格攀升至每加仑4美元的水平,美国汽油5月份日消耗量下降了14万桶,欧洲国家的汽油消耗量也有所下降。从长期而言,可以促使企业以更多投入去发明新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同时对地方政府行为形成约束,防止片面追求产业结构重型化的倾向,从而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通胀一旦形成,一般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这个时候,鼓励生产、增加生产很重要,因为只有拿出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才能回笼市场上已经偏多的货币,继续价格管制只会打击生产,无异于为通胀火上浇油。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实行市场化资源定价体系,各国都主要用税收而非政府定价调控油品的生产和消费,各国成品油不含税的价格相差不大,但零售价因税种、税率不同差别很大,由此形成不同的消耗模式。西欧、日本石油税收比美、加高1-2倍,结果是人均油耗少一半。放开油价不是政府放任不管,各国政府始终重视用税收、储备等手段调控油价。
2.目前价格管制适度放松的条件正在日趋成熟
在短期内,由于通胀水平已经较高,出于稳定的考虑,价格管制的全面放开显然不可能,但在短缺的压力下,适度放松的可能性正在提高。
首先,由于食品价格近几个月的持续回落,通胀预期正在趋于稳定,灾后重建工作转向常态化,这其实为管制的放开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国际环境也正在逐步好转。下半年次贷危机的影响将比较明朗,在美国次贷危机和高油价影响下,全球经济放缓,对于能源的需求会相对变小,供需矛盾相对弱化,恰是改革的好时机。
再其次,我国能源立法日趋完善,监管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已经颁布实施,配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及《建筑节能条例》正在抓紧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煤炭法》和《电力法》正在抓紧修订。同时,正在积极着手研究石油天然气、原油市场和原子能等能源领域的立法。
最后,国际经验表明,放松油价管制的短期冲击可以控制和接受。日韩油价改革时都遇到油价较高、社会压力大等问题,但两国均没有因此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油价改革并非只能在低油价时进行,美国1979年放开油价时正是油价高企之时,日韩油价改革时遇到全球金融危机,但政府坚持改革最终成功。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