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花开幸福来

——酉阳县苦荞种植及加工成本效益调查报告
苦荞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营养价值极为丰富,同时具有生育期短、耐冷凉、耐贫瘠等特性,是粮食作物中比较理想的填闲补种作物。我县很早就具有种植苦荞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我县把苦荞作为三大特色产业之一进行培育,苦荞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苦荞产业链由短到长,苦荞产业从小变大,苦荞这一曾名不见经传的“小杂粮”已俨然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在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客观真实反应苦荞种植及加工成本和效益现状,及时理清种植和加工环节的问题,并总结经验,促进我县苦荞产业健康发展,按照重庆市物价局关于特色农业成本调查工作的有关要求,我们于2013年开展了苦荞种植及加工成本效益现状调查。现将调查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酉阳县苦荞产业发展现状
(一)种植基地初具规模
2013年,全县共有28个乡镇种植苦荞,种植面积12万亩,覆盖2万余农户,实现亩产120公斤,总产0.72万吨,产值6000万元,其中:种植1万亩以上的乡镇1个,5000亩以上的乡镇3个,1000-5000亩的乡镇8个,500-1000亩的乡镇11个。
(二)加工开发成效显著
一是苦荞企业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以荞丰农产品开发公司、酉水河酒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加工企业30余家,年加工能力可达2.5万吨,苦荞年加工销售产值达4000万元;二是产业品牌迅速增多。目前,荞丰农产品开发公司己开发苦荞酒、茶、米、面(条)、粉、枕10多个品种。酉水河酒业有限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劲的市场开拓能力,成功开发出“酉水河”、“金荞”、“银荞”、“红荞”、“绿荞”等5个苦荞酒品牌,“酉水河”成功创建为重庆市著名商标;三是产业营销已见雏形。极具地方特色的苦荞酒畅销县内外城乡市场,其他苦荞系列产品更是进入重庆多家超市,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大城市。
二、苦荞成本效益状况
(一)种植环节的成本效益
2013年在我县苦荞主产区后坪乡前锋村随机抽取了6户进行了调查,共种植苦荞83.2亩,分户调查情况如下表:
酉阳县2013年苦荞种植收益情况表 |
|||||||
项目 |
刘均 |
刘庆煜 |
刘国安 |
陈永华 |
刘红 |
符光 |
|
种植面积(亩) |
12 |
11.1 |
12.4 |
20 |
20.7 |
7 |
|
一、产品产量(公斤) |
1186 |
1023 |
1233.5 |
1902 |
2461.5 |
561 |
|
二、产品销售收入(元) |
4744 |
4501.2 |
4934 |
7608 |
9846 |
2468.4 |
|
三、总成本(元) |
2595.5 |
2458.5 |
2526.25 |
4557.5 |
5035.65 |
1457.5 |
|
(一)生产成本(元) |
1277.5 |
1771 |
1745 |
3495 |
3679.4 |
1020 |
|
1、物质与服务费用(元) |
465 |
691 |
785 |
900 |
705 |
360 |
|
其中:化肥费(元) |
105 |
120 |
105 |
200 |
80 |
100 |
|
2、人工费用(元) |
812.5 |
1080 |
960 |
2595 |
2970.4 |
660 |
|
其中:用工量(日) |
17.25 |
13.5 |
12 |
33.65 |
37.13 |
8.25 |
|
(二)土地成本(元) |
750 |
687.5 |
781.25 |
1062.5 |
1356.25 |
437.5 |
|
四、净利润(元) |
2148.5 |
2042.7 |
2407.75 |
3050.5 |
4810.35 |
1010.9 |
|
五、现金成本(元) |
465 |
691 |
785 |
900 |
705 |
360 |
|
六、现金收益(元) |
4279 |
3810 |
4149 |
6708 |
9141 |
2108 |
|
七、成本利润率(%) |
82.78 |
83.08 |
95.30 |
66.93 |
95.53 |
69.36 |
1.生产成本情况。83.2亩苦荞每亩总成本223.9元,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44.8元,人工费用109.1元,土地成本70元,亩均现金成本47元,亩均投入种子费用36.3元,亩均投入化肥费用8.5元,亩均用工量1.46日。
2.产出情况。83.2亩共收苦荞产品8367公斤,产品销售收入34101元。
3.经济效益情况。83.2亩苦荞共生产产品8367公斤,亩均产值409.9元,亩现金成本为47元,亩现金收益为362元,亩均净利润为186元,平均利润率82.16%。
(二)加工环节的成本效益
当前我县对苦荞深加工以酿造白酒为主,为此我们选择了两家比较典型的苦荞酒企业,对它们的加工成本和效益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见下表:
加工企业名称 |
成品数(公斤) |
原材料(公斤) |
总成本 |
产值和利润(万元) | |||||||||||||
原料成本(元) |
加工成本 |
经营费用 |
产值(万元) |
成本(万元) |
利润(万元) | ||||||||||||
电费(元) |
水(元) |
煤(元) |
其他材料(元) |
生产人员工资(元) |
折旧(元) |
合计(元) |
管理人员费用(元) |
销售费用(元) |
税金(元) |
合计(元) | |||||||
王志勇酒厂 |
8250 |
33000 |
132000 |
453.93 |
679 |
27158 |
5658 |
90528 |
5156 |
129633 |
33000 |
16500 |
31000 |
80500 |
82.5 |
34.2 |
48.3 |
荞丰农产品开发公司 |
40216 |
160865 |
643460 |
15570 |
831.6 |
62940 |
80107 |
124710 |
21375 |
305532 |
92185 |
85056 |
957414 |
1134655 |
401 |
208 |
193 |
合计 |
48466 |
193836 |
775460 |
16024 |
1511 |
90098 |
85765 |
215238 |
26531 |
435164 |
125185 |
101556 |
988414 |
1215155 |
483.5 |
242 |
241 |
从2家加工企业调查情况看:
1.成本组成情况。苦荞酿酒企业成本可分为经营费用、加工费用和原料成本等三类,其中:经营费用占总成本的50.1%,主要是税收较重,占总成本的40.7%;其次为原料成本,占总成本的32%,且该成本是以较低的价格计算;而加工成本仅占17.9%。
2.产出情况。两家企业共使用苦荞原材料193865公斤,酿造苦荞酒48466公斤,实现销售产值483.2万元,实现利润241万元,折算100公斤苦荞原材料实现加工产值2500元,实现销售利润1330元,每公斤苦荞实现利润13.3元,平均利润率近50%。
(三)苦荞与其他农作物种植成本效益比较
苦荞及其他农作物成本收益明细情况
作物 种类 |
生产成本(元/亩) |
亩产值 |
亩净利润 |
成本 利润率 | ||
物质与服 务费用 |
人工成本 |
合计 | ||||
苦荞 |
44.8 |
109.1 |
153.9 |
409.9 |
186 |
82.16 |
辣椒 |
368.21 |
756.89 |
1125.1 |
2326.58 |
1155.29 |
88.98 |
中籼稻 |
364.9 |
530.24 |
895.14 |
1381.75 |
352.89 |
34.3 |
烤烟 |
918.88 |
1494.29 |
2413.17 |
3292.1 |
743.16 |
28.9 |
油菜籽 |
95.19 |
544.66 |
639.85 |
644.51 |
-115.3 |
-15.17 |
从表可知,与其他农作物相比,苦荞具有几个特点:(1)超低生产成本。苦荞的亩均生产成本非常低,仅为153.9元,分别是辣椒、中籼稻、烤烟和油菜籽的14%、17%、6%、24%。(2)较高的成本利润率。苦荞的成本利润率高达82.16%,分别是辣椒、中籼稻和烤烟的0.92倍、2.4倍、2.84倍。(3)较低的亩均利润。苦荞亩均利润分别是辣椒的16%、中籼稻的53%、烤烟的25%。
(四)苦荞成本效益分析
基于以上调查,我们得出:
1.种植利润率高。苦荞生育期短,仅3个月,待大春作物收割结束,并且主要生长时段在秋冬和冬春两季,作为一种填闲补种作物优势明显。其成本投入较低,特别是极低的人工成本,在农村劳动力不足不强的情况下,平均利润率仍可达82%以上,是一种可以大规模种植并产生较可观经济效益的作物。
2.加工利润值高。虽然加工环节平均利润率为50%,低于种植环节82%,但是种植环节每公斤苦荞可获得利润值为1.55元,经加工酿造制成白酒,每公斤苦荞可获得利润值为13.3元,是种植环节利润的近9倍。可见,通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苦荞所带来的利润颇丰。
三、我县苦荞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苦荞产量较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由于苦荞属于小杂粮,一直被人们视为低产的小宗作物,生育期短,农民种植苦荞主要为了填闲肥地、轮作倒茬和抗灾救灾等目的,一般一年只生产1-2季。因此,在种植生产方面,耕作管理粗放,栽培技术简单落后,基本上处于广种薄收的状态,这也极大地制约了苦荞单产的提高。从调查情况看,亩产量在100公斤、亩产值400元左右。
二是苦荞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由于长期沿袭的原始农耕式的种植模式,苦荞的品种日益混杂,目前,种植的有花荞、苦荞、西荞一号等。在本地缺乏健全的良种繁育体系,而外地的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周期长,现有苦荞品种严重退化,这极大地影响了苦荞品质和单产的提高。
三是种植规模小而分散。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苦荞种植区域较为零散,集中规模生产基地少、基地规模不大、基地质量不高。大部分仍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这种小规模的农户家庭生产方式不仅极大地影响了科学栽培技术的推广,也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益的提高。
四是加工产业链不完善。一方面,苦荞相关产业链不完善,从苦荞生产、加工到商品上市各环节还不紧密,农工贸、产供销不能实现有效协作;另一方面,产品开发还比较窄,加工还不够精深,产业链条还比较短。苦荞茎、叶、花、籽粒全身都是宝,其开发利用价值很高,前景也很广阔。而目前主要是针对籽粒进行加工,范围还很窄,附加值较低。
五是产量难以满足加工需要。根据调查,我县现有企业苦荞加工能力已达2.5万吨,而苦荞年产量仅为0.72万吨,存在巨大缺口,苦荞产业发展后劲有待提高。
四、建议
(一)制定苦荞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苦荞产业发展规划,依托良种繁育、优质高产、产业开发、市场培育“四大工程”建设,通过4-5年的努力,实现苦荞产业“布局区域化、品种专用化、种植规模化、生产集约化、产品标准化、加工精深化”,建成重庆市最大的特色优质苦荞生产基地、苦荞产品加工和集散基地,建成重庆市“苦荞之乡”。
(二)加强良种繁育,实施科学管理。要鼓励引进优良品种,政府支持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同时要改善农技服务,提高苦荞栽培的精细化水平。要注重品牌创建工作,靠品质提升抬高产品价格。既要抓苦荞单产,又要抓苦荞价格,实现利润最大化,用可观的经济效益来调动广大农民种植积极性。
(三)不断完善产业经营模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苦荞专业合作组织,全面提高苦荞产业社会化组织程度。着重发展“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以龙头企业牵头,所涉及乡镇均要培育苦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合作社以统一购销苦荞(深加工原料)为核心,以利益为纽带,以自愿为原则,以统一品种、规模种植、增强抗风险能力、服务于农为目的,科学合理地制定章程,引导农户自愿加入苦荞专业合作社,实现资源、技术、信息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共享,确保农户的利益得到保障,促进苦荞种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加强产品开发,提高苦荞附加值。苦荞加工产值利润空间较大,且茎、叶、花、籽粒全身都是宝,其开发利用价值很高,前景也很广阔。而目前主要是针对籽粒进行加工,范围还很窄,附加值较低。加强与科研院校对接,引进有实力有品牌的食品加工企业,开发苦荞系列特色产品占领市场,提高苦荞产品附加值,通过加工增值让利于民,从而带动基地发展。
(五)加强政策扶持和机制探索。建议尽快研究出台一批扶持政策,涵盖土地、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并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助推苦荞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和种植户形成双方都满意的利益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