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专题专栏>重庆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 工作信息

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三年建设规划(2021年-2023年)

日期: 2021-07-21
字体:

一、建设基础

(一)仪器仪表行业现状。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仪器仪表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这样的大国际、国内环境和形势下,仪器仪表行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以及以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5G为典型代表的智慧时代的到来,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是仪器仪表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仪器仪表在各行各业、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呈倍增状态,行业需求快速增长,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仪器仪表产业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二是一个基于现代技术的仪器仪表产业正在形成。随着现代技术的出现,仪器仪表的技术更新日益加快,特别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5G技术的快速融入,极大推动了仪器仪表行业的技术更新。

三是仪器仪表行业的竞争明显加剧。随着产业业态的丰富和社会需求的增加、产业规模的扩大,多种规模、多种性质的仪器仪表企业大量产生,以质量、价格、创新度为主的产品竞争日益加剧。

四是国际化进程趋势明显。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和融合,仪器仪表产品与国际产品的融合发展、竞争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仪器仪表行业的国际化时代已经到来。

五是仪器仪表行业人才需求出现明显变化。除了人才需求数量快速增加之外,人才需求质量也明显提高,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人才,掌握新技术、能操作新设备的一线技术工人,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都是仪器仪表行业急需的。

探索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基本规律;深化培训基地与合作院校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从培训模式、课程设置、师资能力、实训装备、能力评价等方面积累高技能人才培训经验,为推动全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规模化培训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二)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必要性。深化产教融合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的重大改革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均对深化产教融合、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做出部署。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根本还是要靠创新和人才。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建设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就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深化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在促进校企协同中,积极优化人才、技术、管理等创新要素供给,既补齐教育人才短板,又补齐产业创新短板,打造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深化推动教育改革,重塑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实践创新,将企业纳入国家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技能、工匠精神、先进管理、创新文化等要素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全过程,能够有效发挥企业开展实践教育、对接市场需求、激活创新源头的优势,促进人才需求侧融入供给侧,促进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需求。

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是培育市场创新主体,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在现代化经济和产业体系中,企业已不再是单纯的产品生产者和服务提供者,更是技术创新和技能人才的重要需求者和培养者。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促进教育人才优势、创新优势与企业需求对接,推动完善产业创新链条,提升产业人力资本,是增强内在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渠道。

(三)企业建设基础。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四联集团,(其前身为1965年设立的四川仪表总厂),是国家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和首批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经营规模大、产品门类全、系统集成能力强的自动化仪表制造与配套龙头企业,同时,也是世界领先的大尺寸蓝宝石衬底和国内重要的高端LED智能照明产品研发制造基地。产业领域覆盖工业自动化仪表、蓝宝石及LED、城市智能照明、环保装备、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装备、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装备等多个板块,是全国机械工业、电子信息工业、电气工业百强企业,多次荣获“重庆市国企贡献奖”。

中国四联集团致力于国际化竞争“对标赶超、替代进口”,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带动企业全面创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质量和效益;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创新平台及创新团队建设等工作。目前集团控股单位拥有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3个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制造、省部级重点项目400余项;拥有有效专利1584项,其中发明专利349项,软件著作权97项;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家。主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制修订19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0余项。

公司深化校企合作,引进高素质毕业生,送培高级技术人才继续深造,共建研发平台。引进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院士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王天然院士作为半导体传感器与智能测控前沿领域和高端技术方向的指导专家。同时与相关高校合作建立了10个市级技术创新平台,开展了广泛的协同创新和产业化合作,取得了受到李克强总理称赞的国内最高精度智能压力变送器等新成果,促进了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还开展了“双师双签”、现代学徒制、高级技工培训、师带徒、教师实训基地、学生实习基地、捐助轨道交通教学设备等合作项目,并将智慧养老等新兴产业与学校对接,与时俱进,拓宽了学校的办学视野和学科领域,不断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促使四联员工技能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为四联集团连续10多年保持行业排头兵地位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 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关于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和《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文件精神,把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作为推进人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以制度创新为目标,平台建设为抓手,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1. 利用已建成的博士后工作站、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载体,通过校企合作中的定向人才培养机制、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平台等形式,拓宽企业与学校人才的视野,培养学校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企业自我研发能力及生产加工能力。

2. 通过校企合作中“招工即招生、招生即招工”,建立联合培养机制,通过“冠名班”、“订单班”等形式,利用双方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学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通过共同制定招工招生计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共同开展考核评价,培养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3. 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引进更多的优秀的、与需求相符且专业对口的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让实习学生提前了解岗位工作内容、企业文化,增进企业认同感,增加实习学生保留率,同时缩短企业新员工培训周期及培训成本,亦可缓解企业阶段性生产人员紧缺问题。

(二)标志性成果。

1. 校企合作研发项目7项,其中联合申报市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6项,联合培养博士后6名;

2. 每年开展不少于600人/次的学生实习,三年不少于1800人/次;

3. 校企合作共同举办技能大赛2次;

4. 每年开展新员工集中入职培训不少于200人/次,三年不少于600人/次;

5. 开展新型学徒制职工培训150人次;

6. 构建“工学一体、学做合一”的课程体系和“基于岗位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

7. 接受学校教师工程实践30人次。

四、主要举措

(一)完善仪器仪表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制定完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需求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增强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契合度,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二)科研合作。借助高校的科研师资力量,充分利用双方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建立良好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在科技前沿、技术示范应用方面开展合作,如:国家、省部级、地方等课题项目的联合申报,新产品、新技术的共同开发及在制产品难题的攻克等。

(三)学术交流。利用高校和企业在人才技术、网络技术、示范基地、实训场地等优势,开展技术研讨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行家能手,分享科技资讯、创业经验、市场动态等信息,以更好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学术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学术讨论会、学术座谈会、学术报告会,以及学术性互访、讲学、参观、考察等。

(四)定向培养人才。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企业的龙头企业作用,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根据订单班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共同制定完成学生实习实训计划实施和安排;企方依教学要求接受订单班学生观摩、操作、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并配合教学计划为订单班学生提供设备、场地、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关注参与订单培养学生的外部论证,实现培养内容的社会适应性和合作岗位针对性的充分兼顾与融合,在满足本企业合作岗位要求外,避免学生形成培养内容的针对性太强而知能面过窄,从而导致学生进岗后的转岗困难。

(五)联合培养。校企双方互认挂牌“人才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校方借助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教育教学资源优势,按照企业要求,为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岗前培训等提供条件。学校参与企业人才的培养、开办职工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采用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以企业为培训责任主体,以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及职业素养为主要培养内容,通过企校双师、弹性学制等制度保障,培养一批品德高尚、技能一流,身心健康的、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践岗位,对学生进行职场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同时指派责任心强、专业技术好的人员担任对实践学生进行实践指导。

(六)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根据企业需求,制定教学标准和实训标准,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按照能力导向的配置方式,重构课程体系。大力开发有企业参与编写的、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实验实训指导书。

(七)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在学校已有实验实训条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训设施建设。优先建设基础性强,可满足多门课程实训、专业发展前景较好的实训室,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通过校企融合发展,在学校建立现代化实训室,企业参与实训室的规划、建设,并参与学生的实训内容、过程、实施方式、成果表现形式、学生实训成绩评价等方面。

(八)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将接纳专业教师进入一线岗位进行锻炼,参与企业生产新技术及资源利用研发工作,发现企业生产及资源利用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企业联合攻关,开展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等活动,并联合申报相关项目,进而增强教师专业实际工作能力,提升校内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加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同时集团选派技术骨干到学校讲授企业专业课程,从而使校企形成长远的、牢固的、有实质性内容的深度合作。

(九)企业参观实践。利用公司在仪器仪表的龙头引领地位,行业一流的生产制造车间,可为合作院校开放参观实习,为学校提供专业实训课程场所。

(十)技能大赛。以项目合作为平台,充分利用学校专业优势,举办公司职业技能大赛,为公司广大技能人才提供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培、以赛促评、以赛促建。激励职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四联集团和院校主要负责人任领导小组组长正、副组长,各对应部门负责人为工作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立项、实施和协调管理等工作,确保规划目标和责任的顺利落实。

(二)制度保障。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下,研究制定《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章和制度,将产教融合与校企业合作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财务管理、设备管理、考核与奖惩、监督与管理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对工作的程序、内容、进度安排、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按照工作规划要求,具体落实任务和责任人,并纳入工作年度目标考核,严格按照各阶段进展情况。使工作有制度、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有记录、有考核、有奖惩。

(三)资金保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做到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和项目预算批复开展项目推进及资金使用事宜,严把项目资金关,内部定期检查,严禁项目资金截留挪用,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