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专题专栏>重庆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 工作信息

筑智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三年规划(2021-2023年)

日期: 2021-07-21
字体:

一、建设基础

(一)必要性。

1. 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文件。2020年7月住建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 2025 年, 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推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到 2035 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2020 年 12 月,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 “中国建造”,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 2021 年是 “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复杂激烈的外部环境和“十四五”规划“双循环” 的新格局对建筑业发展提出新要求。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未来迫切需要将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作为抢占建筑业科技发展高地的战略选择,通过推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提升核心竞争力。

2. 技术发展应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是一种基于智能三维模型的建筑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方便工程建设专业人员获取信息数据,拥有更全局的视角与更细致的掌控。它集成建筑所有的几何模型信息、功能要求及构件性能,利用一个单独的建筑模型涵盖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所有信息。

BIM 技术具有可视性、模拟性、协调性、可出图性和优化性,它是当下流行的技术与方法,也是数字化建设的基础,是建立未来更好、更智慧行业解决方案的基石。BIM 技术是国家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筑业信息化转型升级,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迫在眉睫。

BIM 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在场地分析、方案论证、协同设计、施工进度模拟、空间管理、投资估算、成本控制、碰撞检测等方面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而 BIM+GIS、BIM4D/5D、三维数字化正向设计以及 BIM+装配式+5G 技术将助推建筑业“新基建”时代转型升级。BIM 技术是提升“建造强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自从进入智能化时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基于国家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大力推动 BIM 已经席卷整个建筑行业,并成为中流砥柱。我国建筑业面临着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整个世界,着眼建造强国,将数字化作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核心技术,因“势”而导,随“市”而动,化挑战为机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建筑数字化水平,引领建筑业走向更高、更快、更好的建造新世界。 

以 BIM 技术为依托的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是工程教育改革和优化调整的重要表现。随着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的深化发展,传统建筑行业技术发展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加快融合成为当务之急,BIM技术的发展兼具传统建筑类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所以 BIM 技术应用人才也成为 进一步优化建筑行业智能化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等各类人才结构和层次的优质载体,能够推动行业创新、促进科技应用、打破专业壁垒,推动现有土建类专业的改革创新,支撑各类院校培养具备先进理论基础和高超技术技能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3. 教育创新发展。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三项提出要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构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新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健全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优化专业结构设置,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

2019 年 10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等 6 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总体要求也提到“把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作为推进人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

2020 年 7 月,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明确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要坚持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等七大建设任务。为高职院校推进建设产业学院提供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指导意见。产业学院作为政府机构、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等多主体合作联结的集“产、学、研、创、用”等多职能一体的职业教育实体机构,其在深化产教融合、多元合作办学,提升企业重要办学主体地位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可行性。筑智建SPD是一家致力于领跑工程领域智能建造SaaS平台的研发型企业,公司拥有全国前瞻的管理结构化引擎和参数引擎核心技术打造全景工程数字化应用,并通过与腾讯云技术+数据+平台+服务创新型商业模式为工程行业数字化转型破冰开辟先河,为工程行业数字化赋能。

公司打造了一支由研发、工程领域专家组成的核心团队,总数近180人。目前,已发展成为本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公司分别在重庆、上海、四川、云南等地设有公司,上海、成都设有研发中心。我们与科大讯飞、重庆市政府、成都铁路局、中建七局、重庆市建科院、四川省建科院、阿里、腾讯等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已为多地政府职能

部门、多家央企、多个重点项目提供了参数引擎核心技术的创新应用。同时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参编了多本国标及主编了多本地标。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未来三年以智慧校园的真实场景为载体开发智能建造“规建管一体”全生命 周期管理体系,运用数字孪生和城市信息模型相关技术,通过构建与物理世界平 行的数字映射(模拟)、预测、协同交互的复杂巨型系统,实现全要素数字化和 虚拟化、全状态实时化和可视化、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慧化,建立城市运营范围内人、事、物全要素的数字综合体。

通过以现有土木、建筑和管理类专业为基础建设智能建造专业,打造智能化设计、建筑智能装备维护管理、智慧施工、智能运营管理、城市规划和数字城市运营管理等智能建造领域知识全覆盖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学院现有实训教学场景,校企共建智能建造教学场景,全面提升专业教学和实践技术水平,打造集人才培养、社会培训、赛事举办、技能认证为一体的产业学院;支撑 1+X 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鉴定中心的培训、鉴定项目;以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为宣传平台,展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BIM、GSD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建造真实场景中的应用。 

按照“互联网+社会服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以地区建筑产业体系为基础,与国内知名企业联合建设智能建造产业学院,形成以 CIM 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城市应用开发和管理运营中心;以“智慧城市应用创新开发平台”为生产实习的智慧化应用开发实践平台,实现现有土木建筑类专业与云计算、大数据、 AI、物联网、BIM、GIS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和应用,并通过打造“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提升智能建造专业建设的品牌影响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推动智慧城市各个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元化、协同化发展。提升实训、培训、 竞赛、认证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专业建设与企业真实生产的深度融合, 打造全国智慧城市运营和管理示范基地。

(二)标志性成果。

1. 共建智能建造产业学院:产业学院采取两提质一融合即“基础学科提质+专业学科提质+产学一体融合”的360度全过程高融合的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其中每届学生基础课提质阶段高度融合行业发展特点,增设产业学院特色基础课程;专业课提质阶段高度融合专业发展特点,融合现有专业学科与产业学院技术力量重塑特色专业课程;产学一体融合阶段产业学院提供学生、教师专属实训基地以及专属实训项目,阶梯式筛选,精准匹配学生能力及社会就业需求。

2. 打造智能建造SaaS智核创新孵化中心(创新、社会服务)结合重庆市智能建造全国示范的行业背景,聚焦智能建造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围绕关键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行业公共技术服务、高层次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等研究职能与使命,智能建造SaaS智核创新孵化中心与行业专家和教师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转型。

3. 建成高端专属数字城市智能建造高水平产业实训基地(实习实践)。依托行业龙头背景以及数字城市智能建造研发体系技术,建成一流产业学院专属数字建造城市实训基地。基地提供专属产业学院空间、精准匹配项目、精准匹配师资为学生们建立完备的培养和发展平台,构建人才培养全流程生态链,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重庆打造“基于数字孪生的新型智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力争建成省级及以上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4. 树立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城市智能建造实践标准(国家级层面影响)。充分利用双方学科及社会影响力,通过标准立项等方式力争成为职业教育细分领域产教融合全国示范,力争成为职业教育工程领域产教融合落地实施领跑者。

(三) 建设指标。

1. 提供产教融合所需的实践、实训教学环境建设规划,保证环境建设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技术领先性;

2. 联合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执行计划,并共同推进实施;

3. 导入专业导师团队、专业课资源、实训案例资源,提供相应的软硬件平台建设及行业资源,提供实训室建设和社会培训,专家讲座,并向产教融合学院学生开放课程资源及实训案例资源使用服务。

4. 支撑产教融合学院实现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目标、师资建设目标、创新创业及社会服务建设目标、与产业技术发展同步建设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每年都会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需求对接,与产业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对接、在教学过程中致力于实现“专业连与产业链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综合行业的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来培养人才。

5. 向产教融合学院派驻多名高水平技术工程师,协助共同组建产业学院智能建造SaaS智核创新孵化中心,通过立项项目发展社会横向课题,创新孵化中心承担社会服务不少于15万平方的BIM项目咨询服务 。

6. 负责承担产教融合学院开设专业部分课程实施任务,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学期实训课程、职业选修课程、顶岗实训课程及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指导等,具体课程类及学分根据实际执行教学计划确定,并确保教学质量。

7. 共同推进教学成果产出,其中包括下述标志性成果为核心目标的专业建设年度计划。协助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争取获得标志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争取在合作期内获得不少于一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及以上。

8. 负责产教融合学院师资培训(含: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培训、仿真案例资源培训)、考核及聘用,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培养

9. 负责为产教融合学院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并配合做好就业工作,提供多个定岗实习名额,并保证在定岗实习中学生可以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

10.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企业选拔和引进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到学院任教。另一方面增加学院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制订并落实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顶岗培养的计划。鼓励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企业中兼职,参与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学研项目开发。

11. 协同建设具有真实职业环境、高技术含量的实验实训场所;可进行企业员工培训、学生实习、新产品开发、就业和师资培训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在基地完成既定的实践目标任务,从而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到企业实践只是毕业实习的习惯性认识,真正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与能力。

12. 协同搭建名师工作室,组建一个项目运营团队,由企业委派一名行业知名专家作为工作室主任,两名行业资深工程师作为行业骨干。同时,由校方委派学科带头人任职副主任,委派两名骨干教师作为教学骨干,以“2+4”的模式,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共同承担起教学、实训、行业应用研发、市场服务等工作,组建成快速成长的拥有核心成长力量的教学服务团队。

13. 配合校方每年出版教材1到2本、共同制定国家及行业企业标准、联合申报专利、共同开发国家级和市级精品课程。

14. 建立合作项目驱动机制。以项目为载体,搭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放办学平台,落实合作内容、项目与合作计划。

15. 建立考核监督激励机制。以企业与社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与学院等双赢为目标,研究制定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与合作成效的评价和考核办法,使产学研合作逐步向体制化、制度化、实体化、效益化的方向发展,发挥技术产业学院的功能,使双方的产学研合作多出实效。15.支持产教融合学院内创业孵化器的建设,成立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协调创新创业工作,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建设创新教学与研究团队,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鼓励教师吸收学生参加科学研究。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兴趣小组,为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创造有利条件。

三、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完善产教融合管理制度。建立适应产教融合试点改革需要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管理制度,将企业发展融入人才培育和行业服务中,把促进产教融合作为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在三年内逐步建立完善的产教融合、政行校企合作制度,建立相关的各类管理办法。成立由单位领导担任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明确分工和任务,配备专门人员参与和服务校企协同发展。

(二)开展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参与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建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良性机制我司2017年评“双基地”重庆市建设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重庆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的总体要求,依托建筑设计院、房地产企业、勘察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等专业领域的支持,积极开展对外BIM技术支持、BIM技术培训以及其他相关服务,通过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成规模”的融产学研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完成实训内容与岗位工作的对接。

(三)落实校企合作人才共育。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高水平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我司参编国标《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主编《重庆市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重庆市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标准》。在2021年6月2日我司联合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和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签订智能建造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智能建造教材和教学资源,同时与工商职业学院共建数字城市智能建造产业学院,服务重庆“基于数字孪生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精准对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和智能建造新型项目管理模式。公司是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技能竞赛暨巴渝智能建造杯BIM赛项技术支持单位和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BIM建模师技术支持单位,通过技能大赛实现“课、岗、证、赛”融通培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进而提升校企双方产教融合专业建设的实力和水平,真正将产教融合型企业做到名能符其实。

(四)推进技术研发成果共创。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建立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机制的计划,可包括:与职业院校或高等学校联合设立产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中试工程化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近3年内取得与院校知识产权共有的发明专利等。

(五)健全资源保障共投共担。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重大平台载体项目建设,设立风险和收益共担的多样化合作方式,以及推进产业师资队伍建,聚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发挥技术设备和场地优势,分项目分板块建设基于区域产业服务的人才培育载体和公共培训平台,做好校企双方风险和利益共担合作内容确定,明确谁投入谁管理谁使用等基本原则。未来三年,以共建共享共担的原则,公司将通过财政投入、学校投入、企业捐助等形式,共同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行业性实训平台。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由公司主要领导牵头,成立项目组,将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上升到公司发展战略,建立专门建设管理队伍,成立建设项目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项目各项事宜开展,树立全面规范管理意识,提升项目建设专业水平,全程投入到产教融合型企业项目的建设之中。

(二)运行机制保障。

1. 技术保障。筑智建公司拥有一支业内领先、工程专业背景强的管理研发团队,建立了完善的自主研发和技术管理体系。不断推进 BIM、CIM 技术创新,推动智能建造,并创新性的将 BIM 技术与云计算、AI 技术相结合,为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数据支撑、技术支撑与协同支撑。

2. 服务保障。筑智建公司拥有一支 100多人实施经验丰富的 BIM 咨询顾问队伍,建立了完善的BIM 实施管理体系。BIM 系统平台通过在蔡家嘉陵江大桥、青岛国际机场、重庆西站、万达广场、高铁新城、江北嘴金融城、中渝国际都会等地标性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 400 多个大型复杂项目中深入应用,以及在万达集团、中海地产、重庆建工集团、中国铁建、中交一局、中国建筑、龙湖地产、华东建筑集团等 200 多家单位企业级深入应用和推广,筑智建公司工程顾问团队总结出 一百多 个 BIM 应用点,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 BIM 实施方法论。

3. 管理保障。筑智建公司具备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项目全过程采用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公司团队成员从2005年开始用BIM技术为欧美客户服务,是国内第一批专业从事BIM推动、培训、应用探索的工程师,具有丰富的项目案例和宝贵的项目实践经验。发布的 PMP 项目管理标准,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对项目规划和建设进度,成本, 质量和风险等进行有效管理,团队项目管理流程严谨,项目操作稳健,成本控制力强,团队经验丰富。

4. 资金投入保障。根据筑智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三年规划要求, 统筹整合校企合作资金。严格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确保项目资金规范使用,做好项目建设的经费保障工作。项目期内,企业将继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及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各项支出管理,确保资金收支平衡,保证资金专款专用,保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5. 激励考核保障。完善项目建设绩效考核办法。明确各项目责任人的责、权、利,设立专项基金,建立适用于产教融合企业的工作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保障产教融合企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完善企业用人制度,采取多种方式从行业企业引进各类技术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返回顶部